目录一、纵向施加移动荷载1.单梁模型施加移动荷载2.梁格模型施加移动荷载3.人群荷载如何施加二、横向施加移动荷载1.桥面板计算移动荷载的施加2盖梁计算移动荷载的施加三、移动荷载分析工具1.如何输出影响线2.通过移动荷载追踪器查看布载方式3.利用并发反力组结果输出下部计算数据总体思路步骤1:移动荷载规范步骤2:车道步骤3:车辆步骤4:移动荷载工况1234Civil添加移动荷载的整体思路四步原则一纵向施加移动荷载1.单梁模型施加移动荷载一纵向施加移动荷载车道数量如何确定。为什么要考虑偏载。多种布载形式之间的关系主菜单中没有人群荷载,人群荷载如何定义。与程序无关的一纵向施加移动荷载车道数量如何确定: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1.设计车道数量(施工图中的车道数量)。2.截面可以布置的最多车道数。一纵向施加移动荷载为什么要考虑偏载:对上述模型分别考虑中载和偏载两种情况,竖向弯矩(My)如下图所示:对于曲线梁桥偏载对结构弯矩(My)的影响很小(各色曲线重合)147101316192225283134374043464952555861646770737679-6000-4000-20000200040006000外偏(最小)外偏(最大)中载(最小)中载(最大)一纵向施加移动荷载147101316192225283134374043464952555861646770737679-1500-1000-500050010001500中载(最大)中载(最小)外偏(最大)外偏(最小)对上述模型分别考虑中载和偏载两种情况,扭矩(Mx)如下图所示:对于曲线梁桥考虑偏载对结构的影响较大(尤其对扭矩的影响)。一纵向施加移动荷载各种布载形式之间的关系:1.各布载形式(工况)是独立的。2.最终活载的结果是取各布载形式中的最不利值,而非累加值。一纵向施加移动荷载1.纵向单梁加载——选择移动荷载规范注意:1.可以选择各国的移动荷载,但各单位购买模块不同此处显示的规范数量不同。12一纵向施加移动荷载定义车道荷载注意:1.车辆荷载的分布:车道单元:单梁计算横向联系梁:梁格计算2.偏心距离:车道中心线到选择单元连线的距离,注意方向正负号。3.桥梁跨度:连续梁时输入最大跨度。4.比例系数:跨径>150m时的纵向折减系数。5.选择两点:便于直线桥选择车道参考线单元,点选首末单元即可。单元:便于曲线桥选择相关单元,直接输入单元号。例如:1to80。一纵向施加移动荷载定义车辆荷载一纵向施加移动荷载定义移动荷载工况注意:横向折减系数:多车道横向折减系数。组合选项:组合:按提供的系数组合各子荷载工况。单独:各子荷载工况独自发生作用。子荷载工况里的系数:子工况计算效应的增减系数,(类似横向分配系数的概念)。一纵向施加移动荷载2.梁格模型施加移动荷载注意:1.车辆荷载分布:选择横向联系梁2.横向联系梁组:选择对应的横向联系梁组(提前定义的)3.车道位置仍然通过纵梁单元及相关角度确定具体位置。(上边选择横向联系梁组,但添加单元为纵梁相关单元)。一纵向施加移动荷载3.人行荷载的加载方式—定义车道注意:偏心距离:人行道中线到单元轴线的距离。车轮间距:输入0,考虑人行荷载为线荷载。桥梁跨径:配合定义车辆荷载定义时的计算跨径。比例系数:1一纵向施加移动荷载3.人行荷载的加载方式—车辆荷载注意:建立人群荷载的两种方法:(添加标准车辆(对应各规范))用户定义:一纵向施加移动荷载公路通用规范标准人群:集度宽度同一模型中只能定义1个标准人群荷载一纵向施加移动荷载新城市规范标准人群:集度宽度同一模型中只能定义1个标准人群荷载一纵向施加移动荷载自定义人群定义(优点:同一模型中可定义多种人群荷载)集度宽度一纵向施加移动荷载3.人行荷载的加载方式—移动荷载工况注意:组合:考虑将两侧人群荷载叠加。即总效应最大。对应关系:车辆和车道对应起来。二横向施加移动荷载加载1.桥面板计算移动荷载的施加规范相关内容二横向施加移动荷载加载注意:当考虑车轮的分布宽度有重叠的情况,应将总效应折减为标准轮重对应的分布宽度。例如:两个车轮重叠(总重2x70=140kN)重叠后的分布宽度为3.5m,则标准轴重(70kN)的折减分布宽度为3.5/2=1.75m二横向施加移动荷载加载1)移动荷载规范:横向移动荷载。2)定义设计车道线:选择车道线的位置,设置各单元位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