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实验缺氧实验相关知识复习缺氧的概念缺氧的分类及各类的缺氧机制5.细胞内氧化代谢外呼吸内呼吸气体运输①乏氧性②血液性③循环性④组织性缺氧类型供氧↓用氧↓实验目的1.复制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组织性缺氧动物模型。2.观察年龄、代谢耗氧率等因素对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影响。3.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机体病理生理变化特点。【实验原理】1.由于吸入气体氧分压降低而使肺泡氧分压降低,导致血液从肺摄取的氧减少而引起的供氧不足,称为乏氧性缺氧。乏氧性缺氧时,动脉血的氧分压、氧含量和氧饱和度均降低,皮肤、粘膜呈现青紫色,称为发绀。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Fe2+)可在亚硝酸盐等氧化剂作用下被氧化而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二价铁变成三价铁因与羟基牢固结合而失去携氧能力,加上血红蛋白分子的四个二价铁中有一部分氧化为三价铁后还能使剩余的Fe2+与氧的亲和力增高,即通过变构效应使氧离曲线左移,血红蛋白结合和释放的氧量都减少,导致组织缺氧。高铁血红蛋白呈棕褐色,故亚硝酸盐中毒时皮肤、粘膜呈现类似发绀的青紫色,称为肠源性发绀。【实验原理】2.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远远大于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因此当大量血红蛋白与CO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时,血红蛋白便失去了携带氧的能力。另一方面CO和血红蛋白的结合可使氧离曲线左移,导致HbO2释放氧减少,加重组织缺氧。因为碳氧血红蛋白为鲜红色,所以CO中毒时皮肤,粘膜呈现樱桃红色。【实验原理】3.氰化物进入体内后,可迅速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成为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使之不能还原成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呼吸链中断,组织不能利用氧.组织性缺氧时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氧容量,氧含量均正常,因为组织不能利用氧,因此静脉血氧含量增高,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小于正常,故皮肤、粘膜多呈玫瑰红色。4.代谢耗氧率是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的重要因素。基础代谢率高时,机体耗氧多,对缺氧耐受性差。体力活动等可增加耗氧量,也使机体对缺氧耐受性降低。而低温、神经系统抑制能降低机体耗氧,对缺氧耐受性增强。本实验通过置动物于密闭环境、使动物吸入大量一氧化碳、腹腔注射过量亚硝酸钠及氰化钾等复制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组织性缺氧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机体病理生理变化特点;通过以新生小鼠作为对照、腹腔注射可拉明、鸟拉坦、盐酸氯丙嗪等改变机体代谢耗氧率,观察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实验器材和药品】1.实验动物体重20克左右的健康小白鼠8只,新生小白鼠1只。2.实验器械200-300ml广口瓶(带有孔橡皮塞、钠石灰)5个,T形、L形玻璃管,橡胶管,一氧化碳发生装置1套,500Iml广口瓶(带有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的橡皮管及橡皮塞)1个,酒精灯1台,滴管1个,1ml注射器(配针头),剪刀,镊子。3.试剂10%乌拉坦,10%可拉明,0.1%盐酸氯丙嗪,生理盐水,5%亚硝酸钠溶液,浓硫酸,甲酸,0.125%氰化钾溶液,10%硫代硫酸钠溶液,蒸馏水。腹腔注射鼠头朝下针头倾斜45度不要太靠近中线针头尖向下避开肝脏和膀胱图2小白鼠的腹腔注射皮下注射【实验步骤和方法】1.低张性缺氧及年龄、代谢耗氧率对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影响(1)取小鼠4只、新生鼠1只,观察其一般行为、口唇粘膜、耳、尾的颜色、呼吸频率及深度等。(2)将新生鼠、腹腔分别注射10%乌拉坦(10ml/kg体重)、10%可拉明(20ml/kg体重)、0.1%盐酸氯丙嗪0.15ml/10g(15mg/kg)、等体积生理盐水的4只小白鼠分别放入广口瓶中,用凡士林涂抹瓶塞周围,盖入密封,立即用秒表记录每只动物放入广口瓶中的时间。观察记录动物的一般情况、呼吸频率及深度、口唇粘膜及耳、尾皮肤的颜色、死亡时间。(3)动物死亡后,打开胸腹腔,观察内脏颜色,并在实验完成后与其它类型缺氧小鼠比较。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1)取小白鼠1只,放人广口瓶中,观察一般情况、呼吸频率及深度、口唇粘膜及耳、尾皮肤的颜色后,盖上瓶盖,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2)取甲酸3ml加人一氧化碳发生装置的试管中,取浓硫酸1ml,逐滴地加人甲酸中,即可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