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英汉翻译复习资料

英汉翻译复习资料_第1页
1/4
英汉翻译复习资料_第2页
2/4
英汉翻译复习资料_第3页
3/4
1 填空题复习资料:1. 翻译人才在中国古代被称作象寄之才/ 象胥 / 舌人。2. 东晋时期的道安提出“按本而传”的翻译思想, 被人们称为直译的鼻祖。3. 六朝时期鸠摩罗什曾提出“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哕也。”主张“依实出华。 ” 被人们称为意译的鼻祖。4.《春秋谷梁传》 中记载了孔子的 “名从主人, 物从中国” 的翻译思想, 而该译论比古罗马哲人西塞罗提出的“不要逐字翻译”早四五百年。5. 三国时期的支谦所作《法句经序》被看作是我国第一篇有关翻译的论文。钱钟书在其《管锥编》中指出:“严复译《天演论》牟例所标:‘译事三难:信、达、雅’,三字皆已见此序。 ”6. 中国译学理论中不同时期的翻译标准可大致描述为:案本—求信—神似—化境—忠实,通顺—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7. 按翻译题材,翻译可分为文学翻译、政论翻译、应用文翻译和科技翻译。8.20 世纪 50 年代初,傅雷在《 〈高老头〉重译本序》中提出了“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的重要观点;60年代初,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提出了“化境”的翻译标准。9. Translations are like women— when they are faithful they are not beautiful, when they are beautiful they are not faithful. 此比喻与我国老子的一个说法不谋而合。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10.20 世纪90 年代,美籍意大利学者韦努蒂(Lawrence Venuti )提出了抵抗式翻译/ 反翻译resistance translation翻译理论,该理论对于提高译者的地位很有帮助,但还不足以构成新的范式。11. 斯内尔 -霍恩比( Mary Snell-Hornby)在其 2006 年的新著《翻译研究的多重转向》中介绍:20 世纪 80 年代,西方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90 年代出现实证论转向和全球化转向;而进入新世纪,翻译研究又回到了语言学时代,出现了“U字形转向”(U-turn )。12. 1964年 , 奈达博士在《翻译科学初探》(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一书中将译文读者引入翻译标准,提出了功能翻译(Functional Equivalence)( 请用中英文填写) 的翻译原则。13.辜正坤在全国首届翻译理论研讨会上提出了“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在该理论体系中, 提出了翻译的最高标准是最佳近似度,这是一个形同虚设的抽象标准,真正有意义的是一大群具体标准。14.英汉两种语言在主述位结构上有差别。英语属主语显著(subject-...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英汉翻译复习资料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