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二、科目地理三、教学对象高一学生四、课时一个课时五、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高一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其他知识的基础。它与前面的知识联系并不大,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领域。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景观图和示意图进行了说明。同时强调了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运动。六、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还不具备基本的地理素养,学生普遍反感枯燥的解说和生涩的文字,比较欢迎精美的图片以及与自己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因此本节课在设计上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展示了大量精美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现象联系起来。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说出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能用图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物质基础—— 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给出各种地理实例,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分析生活中的地理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2)树立学生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3)树立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八、教学重点(1)内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九、教学难点(1)风化和侵蚀的区别;(2)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十一、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讲述: 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了什么?展示一张喜马拉雅鱼龙化石图片教师公布答案: 因为喜马拉雅山以前是海, 那么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曾经的一片汪洋成为今天高耸的山脉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观 察 两 张 图片,并思考老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导 入 今 天 所 要 学习的知识内力作用教师讲解:地壳是不断变化的,地壳表面形态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地质作用主要有两种形式: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我们先学习内力作用。同学们阅读书本69 页第一自然段以及案例,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哪里?2、内力作用通过哪些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