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事情苇岸作者简介:苇岸,原名马建华,散文家。1960年1月生于北京市昌平县,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在《丑小鸭》发表第一首诗歌《秋分》,1988年开始写作开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成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1999年因病去世。苇岸在书房(右一)大地上的诗人——苇岸苇岸(1960——1999)大自然质朴谦逊的儿子大地上悉心的洞察者与罕有的倾听者茫茫大地上漫游四方的行吟诗人和浪漫主义思想家最后一棵会思想的芦苇《大地上的事情》的篇幅薄得如同其作者瘦削的身材,但代表了他的温情、诗意和生态思想的集结。它由75篇类似散文诗的小短文串成,这些看似互不相干,仿佛从生活的长卷上随意剥下的片段,其实完全统摄于整体情境和隐藏在文字后面的主题思想——都是他对发生在大地上的事情的了悟,对最原初的风景的深情的一瞥和缅怀。苇岸一生文字很少,不足二十万字。生前只留下一部《大地上的事情》。——品读《大地上的事情》鹞子鹧鸪贫瘠飒飒汲取梭罗(yào)(zhègū)(jí)(sàsà)(jí)(suō)酒盅蛊惑挥霍(zhōng)(huò)(gǔ)偃卧(yăn)檩条(lĭn)椽子(chuán)喙(huì)砺刀(lì)羁绊(jī)蜣螂(qiāngláng)雏鸟(chú)溯风(sù)拾掇(duo)自读课文,讨论1、阅读文章,整体感知。(把握细节描写与联想的作用)挑出一段你最喜欢的语句声情并茂地朗读3、感悟真情。(这些发生在“大地上的事情”,分别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展开讨论,把握哲理。(苇岸给我们提供了他对大地的观察与思考,这些看似零散的事情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哲理?你认为人类究竟应该怎样处理自己与大地的关系)2、理解概括。(本文是由一件件“大地上的事情”串联而成,究竟写了哪些事情呢,请加以概括并归类)本文是由一件件“大地上的事情”串联而成,那么究竟是些什么事情呢,请加以概括并归类。作者描述了大地上二十二件“事情”,分别是从动物、景物、人类三个角度进行描述的。(1)动物:蚂蚁营巢、熊蜂之勇、麻雀之乐、盘旋之鹞、麻雀啼叫、蚁拖蜣螂、麻雀休息、雨中麻雀、田中小鸟、冬日鸟鸣、感悟群蜂(2“”)景物:下雪感悟、观察落日、黄金麦田、积雪融化、原野之火、深秋景色、观看日出、太阳的路、初春旷野(3)人类:孩童游戏、心灵之锁•这篇散文由许多札记式的片段组成,记录自然界或作者身边的种种事物,并记录了作者的哲理式感悟和评价。作者通过对大地上的诸多被人群忽略的事物和描述,从中挖掘出意义,引导我们兴致盎然地去观察虽微小却蕴含着生命的庄严和奇妙的自然界,从而获得许多充满诗意的哲理性认识与启示。•找出作者的启示句。•片段:日出比日落缓慢•启示“:从观察日出比日落这一现象,得出”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的启示•片段:麻雀在地面的时间比在树上的时间多。它们只是在吃足事物后,才飞到树上启示“:树木伸展的愿望,是给鸟儿送来一个个”广场以比喻的手法告诉我们:大自然万物之间友善地互帮互助。在田野上空徒劳盘旋的鹞子作者联想到了什么?联想到梭罗的话,联想到田野往昔的繁荣。想一想1、鹞子为什么会徒劳盘旋?2、从梭罗的话里你看到了或明白了什么?动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不能维持一只兔子的生活的田野一定是贫瘠无比的3、从文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珍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启示:大人告别了童年,就像游戏像玩具一样丢在了一边。但游戏在孩子们手里,依然一代代传递。启示:每一匹新驹都不会喜欢给他们套上羁绊的人。•片段:观察到一群蜜蜂失巢后不肯离去,紧紧挤在一起,等待最后一刻的来临。•启示:领悟到有些东西比生命还重要。•片段:立春的旷野,爱默生认为,每一个人都应当与这世界上的劳作保持着基本关系。•启示:在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一生从未踏上土地。•生活中有些人一生从未真正地关注大自然,并从中获得过生命的领悟与欣喜。这些发生在“大地上的事情”,分别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观察动物——动物是鲜活的,有爱、有勇气、有洒脱、有恬静,作者赞美他们的舒展与随性,了无痕迹的亲切感流露无遗。感悟景色——自然景色是纯静的、富于变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