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伊索寓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伊索寓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为“故事集锦”,有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有历史故事《推敲》,有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有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本课所选的三则伊索寓言,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近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味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三则寓言都以篇末的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设计理念 本课三则寓言故事虽然简单,但一两句话的寓意并不容易深刻理解。因此我实行了比较阅读的方法,引领学生准确抓住阅读中的分歧之处,补充故事中的留白,再现故事情形,帮助学生走近故事中的人物或小动物,留下切身的体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则故事,并用自己的话复述。 2.学会“馋”、“酸”等 8 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够”、“成熟”、“一贯”等词语。 3.用比较阅读的方法理解故事,从两则故事中初步感受寓言的特点,并从故事的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过程 一、 在前后对比中导入 1.本单元,我们先后学习了成语故事 、神话故事 、历史故事 ,今日我们再走近寓言故事。你们都看过或者听过哪些寓言故事? 2.揭题《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伊索寓言集》的简称。请大家打开课本 64 页,阅读一下关于《伊索寓言集》的介绍。(指名读关于《伊索寓言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集)》的概括介绍。) 设计意图: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通过比较,形成“故事”的体系。既是复习,也是导入,还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渗透。 二、 在“成熟”与“酸”中阅读《狐狸和葡萄》 1.板书:狐狸和葡萄。指导写字:狸、葡 2.轻声读故事,思考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指名读,沟通思考题。 3.默读故事,认真想想:这几串葡萄是成熟还是酸的?说出自己的理由。 引导学生从课文插图(晶莹透亮、青里透紫)、对葡萄的直接叙述(成熟)、对葡萄架下狐狸的间接描写(馋得直流口水)三个方面综合思考并沟通,适时指导朗读。 4.“够”换个词可以理解为?“够”是怎样地摘?面对成熟得如此诱人的葡萄,狐狸可能想了哪些办法去够呢? 设计意图:在帮助学生理解“成熟”和“够”时,我充分信任学生,引导学生不要拘泥于词典中的解释,而应多方面着眼,在扩展范围、延长时空中认真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