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位妈妈的寻园之旅一位妈妈的寻园之旅 根据教育部统计,未来 10 年,中国估计有 5000 万儿童需要入学幼儿园。而他们面临的却是:公办园稀缺化、民办园两极化、优质资源特权化、收费贵族化。 户口、职务、关系……当公立幼儿园进校无门时,众多中国父母不得不把目光转向数量众多、良莠不齐的私立幼儿园。 相对于公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形态各异,教学内容更是相差甚远。在广州外来移民聚集的中产社区——丽江花园,社区内及周边就有超过十所私立幼儿园。蒙台梭利、港式、华德福、教会……这些门派林立的幼教理论给中国家长们塑造着孩子们各种未来的可能性,也让他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既想让孩子自由自在成长,又担心其能否适应传统应试教育。 上哪所幼儿园,最后的决定权往往在于父母。 五月份女儿沫沫满两岁的时候,卫薇决定正式开始帮她找幼儿园。其实若把床边案头的幼教理论阅读、早教论坛上的连夜扒帖灌水,以及听小区里每棵大榕树下随时有人开讲的“妈妈经学园”都算上的话,卫薇寻找幼儿园的行动已经开展很久了。 先生和家婆都不解:沫沫才两岁,你急什么?我们小时候不都是四岁才上幼儿园吗?卫薇恼了:什么事都不管,还在那儿说风凉话! 假如把卫薇的先生扔到广州妈妈网里泡上一个星期,他想必也会为女儿的幼儿园抓狂。这个号称“本地最火女人社区”的论坛,规模巨大,板块繁多,针对婴儿、幼童、小学、青春期等各年龄段,都有专门的讨论版。作为两岁女童沫沫的家长,卫薇每天自觉来到“早教幼教”版“报到”。初为人母的妈妈们(以及零星爸爸)在这里尽情地沟通着自己的喜悦、烦扰和惊慌。卫薇几乎是刚刚结束产后抑郁期就跳进了幼儿园焦虑期。 卫薇小时候也曾差点没有幼儿园可上。应该入园的年纪,她正在镇上跳橡皮筋。直到举家迁往县城,父母好像才意识到还有给她上幼儿园这回事。她印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象里,小城似乎只有一所幼儿园,名为“机关幼儿园”。作为一名非机关干部子女,卫薇在县城又跳了半年橡皮筋才挤了进去。“上小学时,明显感觉机关幼儿同毕业的小孩就比其他孩子多了份得意,好像意味着什么根正苗红的出身似的。” 如今,她的女儿沫沫并非是没有幼儿园可上。相反,是太多了。十几年来,各类民间幼儿园、私立早教机构的兴起,早已打破了公立幼儿园一统天下的格局。仅以卫薇居住的广州丽江花园为例,这座大型社区内及周边就有超过十所幼儿园:蒙氏幼儿园、港式幼儿园、华德福幼儿园、巴学园、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