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麻醉的进展与展望副标题儿科麻醉转归:麻醉相关死亡率降低▪毋庸置疑的是儿科麻醉取得了巨大进步。1842年,美国医师克劳福德·朗实施首例乙醚全身麻醉后,第3例病例即为小儿;威廉·莫顿公开演示乙醚全身麻醉两年后,报道了首例麻醉相关的小儿死亡病例;1964年,美国巴尔的摩麻醉研究委员会调查显示,15岁以下儿童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2.8/10,000,麻醉相关死亡率约3/10,000;2000年,日本相关调查显示,新生儿、婴幼儿围术期病死率高于65岁以下各阶段成年人;儿科麻醉转归:麻醉相关死亡率降低▪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于2011年发表在Anesthesia&Analgesia的数据显示,儿童围手术期死亡率在13/10,000,新生儿和婴儿围术期死亡率分别达到180/10,000和32/10,000,小儿麻醉相关死亡率为0.98/10,000;▪2011年至2018年期间,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统计结果与澳大利亚结果类似,新生儿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30/10,000。儿科麻醉转归:麻醉相关死亡率降低▪通过数据可以得知,儿科麻醉相关死亡率明显降低,这获益于儿科生理学、药理学进展,各种麻醉设施设备、监测技术的问世。直至风险意识提升、治疗模式转变、手术室外麻醉开展,更是助动了儿科麻醉的飞速发展。儿科麻醉转归:麻醉相关死亡率降低▪各级医院麻醉科医生的共同努力目标不仅是将国内儿科麻醉相关死亡率低于万分之一,也希望麻醉科医生的付出可以为患儿转归提供帮助,降低围术期死亡率。麻醉方式改变:全身麻醉数量增加▪在过去几十年里,儿科麻醉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2000年前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约半数手术采用区域阻滞技术,到了2010年前后,区域阻滞数量逐渐低于全身麻醉数量,2018年,全身麻醉数量达到麻醉总量的80%~90%。麻醉方式改变:全身麻醉数量增加▪小儿由于其独特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点,麻醉时容易出现气道梗阻或呼吸抑制,麻醉首要原则就是选用可以保持气道通畅、便于控制呼吸的麻醉方式,所以目前主流观念推荐气管导管或者喉罩控制气道的全身麻醉。▪随着小儿外科手术开展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麻醉方式的需求有所改变,这也是全身麻醉占比增加的原因之一。麻醉与神经系统发育:阴性结果居多▪随着儿科全身麻醉数量的急剧上升,给患儿家属带来新的顾虑,即全身麻醉是否影响神经发育。▪1974年至2016年,相关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持续上升,依据大量已发表的临床研究结果,麻醉药对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阴性结果居多。麻醉与神经系统发育:阴性结果居多▪在婴幼儿麻醉与神经系统发育领域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由澳大利亚默多克儿童研究所开展的GAS研究。▪该研究主要探讨了在婴儿期接受全身麻醉是否可能影响儿童认知功能发育,研究总共纳入2007年~2013年期间接受清醒局麻或七氟醚全麻的婴儿,研究者将受试者分为清醒局麻组和七氟醚全麻组。麻醉与神经系统发育:阴性结果居多▪主要研究终点为随访第5年时患儿的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测验量表(第三版)智商得分;次要研究终点为2岁时接受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第三版)测评得分,同时观察基于父母反馈的MacArthur-Bates量表得分。▪2016年在TheLancet发表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婴儿期暴露于七氟醚全身麻醉1小时左右不会增加2岁时不良神经发育预后风险,同时七氟醚全身麻醉不会导致婴儿实质性神经毒性。麻醉与神经系统发育:阴性结果居多▪2019年TheLancet发表了该研究的最终结果,研究中的儿童在5岁时接受了一系列测试,包括智商分数、记忆力、注意力、执行能力以及他们的行为表现。▪结果显示,全麻组和局麻组儿童的平均智商为98.87和99.08分。智商测试得分和其他一系列神经认知功能测试结果都没有显著差异。麻醉与神经系统发育:阴性结果居多▪GAS研究提示,新生儿在短小手术使用七氟醚全身麻醉对智力没有影响。但是对于更长麻醉时间以及更多麻醉药物的暴露又会有什么结局呢?目前相关临床研究均为回顾性研究,无法排除手术操作以及患儿自身情况对结果的干扰,因此,全身麻醉对儿童智力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可视化技术应用:麻醉科医生的“眼睛”▪可视化技术给麻醉科医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小儿麻醉领域的应用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