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近视与中医体质儿童近视与中医体质的关系及其防治的关系及其防治成都中医药大学眼科成都中医药大学眼科谢学军谢学军近视的一般情况近视的一般情况近视的临床表现与危害近视的临床表现与危害中医对近视的认识中医对近视的认识儿童近视与中医体质的关系儿童近视与中医体质的关系近视的预防与治疗近视的预防与治疗小结小结近视的一般情况近视的一般情况什么是近视?什么是近视?近视的发病现状近视的发病现状发病现状:逐年增高。发病现状:逐年增高。西医对近视病因的认识:不明。与西医对近视病因的认识:不明。与遗传遗传(黄种人发病率最高、白种人次之、黑种(黄种人发病率最高、白种人次之、黑种人最低,高度近视有遗传异质性)、人最低,高度近视有遗传异质性)、发育发育(在正视化过程中,视网膜过度发育将诱(在正视化过程中,视网膜过度发育将诱导近视眼的形成)、导近视眼的形成)、环境因素等外因环境因素等外因有关。有关。近视的分类近视的分类根据度数分类:根据度数分类:轻,轻,<3D<3D;中;中,3D~6D,3D~6D;高;高>6D>6D根据发病的情况及其并发症的有无分类:根据发病的情况及其并发症的有无分类:单纯性近视眼单纯性近视眼(有明显尚未家族聚集现(有明显尚未家族聚集现象)象)病理性近视眼病理性近视眼(主要为单基因遗传)(主要为单基因遗传)单纯性近视单纯性近视多起于青春发育期多起于青春发育期随年龄增加逐渐稳定随年龄增加逐渐稳定一般为轻度或中度一般为轻度或中度远视力可理想矫正远视力可理想矫正近视力及其他视功能多近视力及其他视功能多正常正常与遗传因素的关联不明与遗传因素的关联不明显显一般不伴有并发症一般不伴有并发症病理性近视病理性近视多起于青春期之前多起于青春期之前度数持续性加深度数持续性加深一般为高度近视一般为高度近视远视力较差远视力较差近视力及其他视功能近视力及其他视功能多有异常多有异常与遗传因素的关联不与遗传因素的关联不明显明显多伴有并发症多伴有并发症近视的临床表现近视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1.症状:远视力下降、视疲劳症状:远视力下降、视疲劳2.2.体征:轻者,不明显;重者,眼球轻度体征:轻者,不明显;重者,眼球轻度前突,视网膜退行性改变。前突,视网膜退行性改变。3.3.并发症:白内障、青光眼(是正常人群并发症:白内障、青光眼(是正常人群的的6-86-8倍)、玻璃体液化混浊、黄斑病变、倍)、玻璃体液化混浊、黄斑病变、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是正常人群的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是正常人群的8-108-10倍,倍,多发生在高度近视!这也是造成多发生在高度近视!这也是造成中国成年人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中国成年人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中医对近视的认识中医对近视的认识古代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古代中医对本病的认识近视之名始见于《目经大成》,认为病因为“阳衰过阴,病于火者”《审视瑶函》“阳不足,阴有余……无火是以光华不能发越于远”,“肝经不足肾经病,光华咫尺视模糊”。(能近怯远)心藏乎神,运用于目光,认为:近视眼的心藏乎神,运用于目光,认为:近视眼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心阳虚衰主要病因病机是心阳虚衰。。古代与现代医家对本病认识的差异古代与现代医家对本病认识的差异古代医家:补心阳古代医家:补心阳现代中医:滋补肝肾;西医:与遗传有关现代中医:滋补肝肾;西医:与遗传有关可能与中医体质有关可能与中医体质有关之间差异儿童近视与中医体质儿童近视与中医体质的关系的关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屈光变化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屈光变化新生儿的眼球屈光度为+1~+3D的远视,并有+1.5~+2.0D的循规散光,其生理性远视和散光出生后逐渐下降;2岁前变化最大。7岁时平均为+0.50~+0.75D的远视和+0.5D的循规散光我们的临床研究分析我们的临床研究分析研究不同程度近视儿童中,中医体质分型的分布情况研究近视家族史、近视儿童年龄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近视与年龄、病程、家族史、性格、饮食习惯及照明光源的关系,以及不同程度近视儿童中用眼习惯的比较探讨运用传统中医预防与治疗近视的方法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探讨纠正儿童偏颇体质的意义及方法,为从中医体质学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