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康复耳鸣康复耳鸣康复耳鸣康复掩蔽疗法和习服疗法掩蔽疗法和习服疗法耳鸣掩蔽治疗方法一、目的利用外界的声音来抑制耳蜗或听神经的自发性兴奋增强的活动。耳鸣掩蔽治疗方法•二、机制•可能是抑制病变以上的听觉中枢神经通路,从而减轻或抑制对耳鸣的感受。三、适应症及禁忌症•1.适应症:•长期、严重的耳鸣;•病因不明的耳鸣;•耳鸣病因明确但久治不愈,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使用;•病因治愈后仍遗留耳鸣,如突聋治愈后的耳鸣。•2.禁忌症:•无绝对禁忌症;•相对禁忌症包括:听觉过敏、诊断明确但症状未控制的精神疾病、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但是在上述基础疾病控制后,仍可以进行掩蔽治疗。四、使用方法•1.进行听力测试以及耳鸣心理声学测试;•2.确定进行耳鸣掩蔽方法治疗后,根据上述所测结果选择与患者耳鸣相匹配的声音,用同侧、对侧或双侧气导耳机给声,让患者放松聆听30分钟,保证1次/天,有条件可2次/天,疗程最少15天至30天,中途不可间断;•3.掩蔽声强度一般为最小掩蔽级上10-20dBSL。五、治疗效果耳鸣掩蔽器使用效果的研究: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作为监测系统评价耳鸣患者治疗前后脑代谢变化,证明掩蔽治疗有效,听皮层兴奋性随耳鸣的改善而发生改变•英国London-NottinghamStudy:•有效率达69%•美国TheTinnitusClinicoftheOregonHealth&Scienceuniversity•有效率达61%•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有效率83%~87%六、注意事项•在使用掩蔽治疗方法进行听觉功能检查和进行耳鸣的客观测定前,应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全身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脂代谢、血液检查、肾功能和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排除其它系统疾病引起耳鸣的可能性。•耳科检查应包括耳部检查、前庭功能检查、颞骨X线检查,必要时包括内耳道造影和头颅内CT及MRI或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技术(DSA)检查等。•严格掌握使用掩蔽治疗的适应症,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耳鸣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只有在全面检查排除上述基础疾病后,才能更加有效准确的对耳鸣进行治疗。掩蔽治疗方法的过程中应注意•1.双侧非对称性耳鸣:•如果一侧耳鸣对患者影响不重要,则不需要双侧掩蔽,但必须明确该侧耳确实可忽略。在进行掩蔽治疗时,需要询问患者掩蔽时是否听见耳鸣,在哪边听见?•2.高频听力损失•如果使用宽频带噪声掩蔽,则由于中低频成分过多,患者容易拒绝比耳鸣更不愉快的中低频音。•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使用有针对性的窄带噪声。•3.音调漂移•由于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两种情况:•1)耳鸣音调漂移。•2)由于能对耳鸣进行有效的治疗,使得治疗前次要的音调变为主调。•对许多耳鸣患者应保持长时期的耳鸣音调的测试,尤其是在治疗期间关注患者耳鸣音调的变化。•4.医患关系•耳鸣治疗需要持久,医生和患者需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患者应有良好的依从性,遵守医生对治疗方案所做的规定。而医生应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关心体贴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使之能主动的配合治疗。•5.对侧掩蔽•一侧给掩蔽时,双侧耳鸣患者有两种反应类型:•1)采用单侧掩蔽时,既产生对侧也产生同侧掩蔽效应。•2)仅产生同侧掩蔽效应。•在临床中对侧掩蔽通常存在,应该测试对侧掩蔽的可能性,并在适当的时候使用。如一侧全聋耳的耳鸣患者,应该对对侧掩蔽效果进行测试,在这种病例中对侧掩蔽是十分需要的。•6.掩蔽强度•在有效的最低强度掩蔽声作用后,会经历一个短时的残留抑制效应。但是有研究表明强度大的掩蔽声并不产生更大的残留抑制效应,反而会使患者感到掩蔽声太响出现厌烦,或产生不适感放弃治疗。因此不能为追求残留抑制效应而过分加大掩蔽声强度。耳鸣掩蔽治疗后应注意告知患者要尽量避免处于安静环境,增加听觉背景声音。增加耳鸣患者环境的背景声音有助于减弱患者神经中枢对耳鸣声音的分辨,从而减弱对它的感知。可以指导患者使用电视、收音机或录音机等来产生背景声;对于伴有听力下降者,可以使用助听器放大背景声。但需要注意使用助听器的目的主要是放大环境声,如果没有环境声,助听器将对耳鸣的治疗不起作用。耳鸣习服疗法(TRT)•该疗法的首倡者是美国Emory大学的Jastreboff,TRT是按照他首先提出的耳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