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女性,以内养外---------妇科膏方述要膏方民间赞誉:三九补一冬,来年少病痛冬令进补,来春打虎冬至起九,膏方进补何为膏方?中药膏方,属于中医传统剂型“丸、散、膏、丹、汤”五大剂型中的一种,具有调养滋补、治病、防病的综合效果分为外敷膏剂及内服膏剂内服膏方有两种:一是成方膏滋,如益母草膏等一是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进行辨证处方熬制,为临时膏滋,称为“定制膏方”我们目前常说的冬令膏方就属于定制膏方,也称为一人一方膏方的历史长沙西汉《五十二病方》药与油脂调膏外用战国《黄帝内经》豕膏、马膏外治东汉《伤寒杂病论》最早内服膏:大乌头煎、猪发膏煎宋金元《洪氏集验方》、《太平惠民和集局方》、《丹溪心法》、《东垣试效方》、世医得效方明《御制饮膳调养指南》琼玉膏、金髓膏、天门冬膏,《本草纲目》益母草膏,《寿世保元》茯苓膏。清代吴尚先《理瀹骈文》膏方专著.宫廷民间以膏养身盛行。有《清太医院配方》、《医宗金鉴》、《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张聿青医案》等著作膏方的特点扶正祛邪,攻补兼施辨证施治,整体调节个体调补,灵活功专无毒高效,方便易服冬令进补,适时进补“膏方不仅具有滋补强壮之功,更是治疗慢性疾患之最佳”---国医大师颜德馨“非单纯补剂,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现代中医学家秦伯未膏方的一般原则1、辨证论治求其实医家依据对每个患者病情和体质四诊合参,慎察病因病机病位所在,兼顾正邪虚实、标本缓急,辨证和辩病结合,确定治则治法,拟定中药配方,务求全面详实2、阴阳调和求其平制定膏方应“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恢复阴阳平和,气血平衡,使邪去正复,妇人经孕如期3、补益滋腻求其运膏方主要用于补虚,但补药不可一味的厚重滋腻,以防碍脾。若补益药滋腻,脾满失运,膏方疗效难以吸收。临证可用开路药,或在膏方中佐以运脾健胃之品,如陈皮、川朴、砂仁等,或通过药物配伍以佐制,如莪术、白术合用,熟地、砂仁合用等4、开路药:即服用膏滋药之前给患者先服用的汤药或中成药膏方适用人群膏方多适用于有慢性疾病、身体虚弱、体力消耗透支过多,难以自身恢复者或虽无明显疾病而体质下降者,病后、手术后、放化疗后、出血后处于恢复阶段者体质健壮者、急性或感染疾病者、自身免疫病球蛋白和抗体升高者、慢性疾病发作期和活动期以及胃痛、腹泻、胆囊炎、胆石症发作者当忌用关爱女性健康,以内养外驻颜从冬令膏方开始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10—19岁性成熟期21—49岁围绝经期44-54岁老年期60或65岁后女性一生的分期:妇科生理特点女性解剖有胞宫,生理有“经、孕、产、乳”特点。病理则有“经、带、胎、产”,即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以及杂病(肿瘤、不孕等)月经的产生是脏腑、天癸、冲任、气血作用于胞宫的结果。在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协调下周而复始,经汛如常,形成定期藏泄的节律,即所谓“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生理轴女性正常生理性带下也呈周期性变化。不同的生理阶段,又当分别从肾、肝、脾治之妇科膏方的特点膏方不仅是滋补强壮药品,也是调治妇科慢性疾患的很好剂型,适用于妇人经、带、胎、产和各种杂病膏方攻补兼施,扶正祛邪,以调整阴阳,补益气血,除湿止带,消瘤散结,祛病强身,抗衰益寿妇科月经失调、盆腔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更年期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滑胎、产后病、术后、放化疗后调理更是膏方所擅长1、妇人阳虚:多见经血淋漓,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喜压喜按,带多质稀。婚后不孕,畏寒肢冷,小腹冷痛,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边有齿印,苔白,脉沉细。常用方药:鹿角、紫河车、蛤蚧、肉苁蓉、仙茅、仙灵脾、巴戟天、菟丝子、川断、杜仲等常见女性病症特点2、妇人阴虚:多见经事紊乱,色红,量多,或见经间期出血,围绝经期综合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烘热汗出,舌红苔少,脉细数。常用方药:麦冬、枸杞子、南沙参、北沙参、石斛、玉竹、黄精、龟版、鳖甲等常见女性病症特点3、妇人气虚:多见经事紊乱,量多,色淡,质稀,带多质稀,子宫脱垂,流产,滑胎,面色白,自汗,神疲乏力,动则气晄短,纳呆,便溏。舌淡,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