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进展方向】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不仅要求有幽雅自然的环境,而且规定有一整套煮茶、泡茶、品茶的程序。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进展方向,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进展方向 中国茶文化的进展方向是沿着茶艺轨道而与时俱进的。对茶叶的色、香、味及艺术意境的追求一直是中国茶艺的重点。从唐代以前的夹杂他物的混煮法到唐代的煮茶法、宋代的点茶法和明清时期的瀹茶法,泡茶方式是朝着自然、简约、生活化的方向进展。与此同时,茶叶的制造方法也从蒸青、压汁、制饼进展为烘青、炒青以至摇青等方法,制造出能显示茶叶自然形态、色泽、香味的绿茶、黄茶、白茶和青茶等产品,形成了千奇百态、异彩纷呈的茶世界。这一切随着时代的更替、社会第 1 页 共 9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进展、人们品茶口味的变化而向前演进。这种变化的终极目标是越来越追求茶叶本身天然的色香味形,给予品茶以丰富的审美情趣,无疑,这是一种人性化的追求,它符合中国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本性。应该说,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反观日本,他们将中国宋代的点茶法引进本国后,进展为宗教色彩极浓的日本抹茶道。直到今日,他们饮用的是从宋代以来一成不变的蒸青绿茶粉,使用的也是宋代点茶法那一套点茶器具和方式,历千年而不变。这是因为,引进中国饮茶方法的都是日本高僧,他们是在中国寺庙中将佛门茶事学回去,并将它们作为佛门清规的组成部分,一直在佛门中被严格地传承下来。比如,最早将中国宋代寺庙中的饮茶礼仪引进日本的,是对日本茶道的创立产生重大影响的南浦绍明(1235―1309)。南宋开庆元年(1259),南浦绍明师从杭州净慈寺虚堂智愚禅师。第 2 页 共 9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咸淳元年(1265)秋,虚堂智愚奉旨为余杭径山寺万寿禅寺住持,南浦绍明也跟着上山,一边参禅,一边学习径山等寺院的茶礼。咸淳三年,南浦绍明回国,临行前得到一套茶台子。他将茶台子连同七部中国茶典带回了日本,一边传禅,一边传授禅院茶礼。南浦绍明回国后曾任崇福寺住持 33 年。其茶礼被弟子大德寺开山宗峰妙超所继承,带回的茶台子等茶道器具也转移到大德寺。大德寺的茶礼后来就传至对日本茶道的创立有很大贡献的一休宗纯和村田珠光。由此可见,日本所传去的茶道实际上就是佛教茶道。 不仅如此,连赫赫有名的日本茶道精神――茶道四规,“和、静、清、寂”也是从中国佛门典籍中学去的。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