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谢家湾街道劳动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018-09血脂异常的定义和分类血脂异常的危害血脂异常的筛查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特点血脂异常的诊断老年人血脂异常治疗系指血浆中总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一、血脂异常的定义和分类血脂异常分类原发性高脂血症继发性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低HDL-C血症病因分类临床分类二、血脂异常的危害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疾病(ASCVD,包括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以及外周动脉疾病等)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临床表现为黄色瘤、脂肪肝、胆石症等。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中风/肾功能不全/周围血管病变致残或死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随年龄增加进展迅速三、血脂异常的筛查建议20~40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一次血脂(包括TC、LDL-C、HDL-C和TG);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ASCVD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定一次血脂。因ASCVD住院患者,应在入院时或入院24小时内检测血脂。1.遗传因素2.饮食因素3.疾病因素4.吸烟5.药物6.性别和年龄7.皮肤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血脂异常的高危人群四、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特点年龄相关的血脂谱改变随年龄增长肝脏合成和分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速率也增加。由于血浆中大多数LDL来自VLDL,LDL生成速度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且更易于氧化,具有较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肪组织增加,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加速体内脂解作用,为肝脏合成VLDL提供较多的游离脂肪酸。四、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特点脂蛋白脂酶(水解甘油三酯的主要酶)活性下降,可能与VLDL水平升高有关。老年人自肠道吸收胆固醇增加,或胆汁中排泄胆固醇减少,肝脏的胆固醇储量增加,通过反馈机制抑制LDL受体的表达。年龄相关的血脂谱改变五、血脂异常的诊断中国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人群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分层标准[mmol/L(mg/dl)]理想水平<2.6(100)<3.4(130)降低<1.0(40)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2015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随年龄水平增加,TC、LDL-C和TG水平也逐渐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高,未受重视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总胆固醇(TC)平均为4.5mmol/L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4.9%甘油三酯(TG)平均为1.38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平均为1.19mmol/L低HDL-C血症患病率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将导致2010年-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约增加920万。六、老年人血脂异常治疗危险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血脂水平确定目标达标决定治疗(一)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依据ASCVD发病危险采取不同强度干预措施是血脂异常防治的核心策略。个体发生ASCVD危险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胆固醇水平高低,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ASCVD,以及其他危险因素的数目和水平。注:ASCV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1.临床上应根据个体ASCVD危险程度,决定是否启动药物调脂治疗;2.将降低LDL-C水平作为防控ASCVD危险的首要干预靶点,非-HDL-C可作为次要干预靶点;(二)治疗原则3.老年人血脂异常调脂治疗的目标值(mmol/L)4.LDL-C基线值较高不能达目标值者,LDL-C至少降低50%。极高危患者LDL-C基线在目标值以内者,LDL-C仍应降低30%左右;5.若胆固醇水平不能达标,与其他调脂药物联合使用。6.临床调脂达标,首选他汀类调脂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个体调脂疗效和耐受情况,逐步调整剂量。对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的老年患者,可考虑:更换不停种类的他汀药物,如:氟伐他汀。或隔日小剂量服用。7.≥80岁高龄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服用多种药物,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8.高龄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减退,调脂药物剂量需要个体化,并严密监测肝肾功能等。(三)调脂药物治疗1.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普罗布考、胆酸螯合剂等;2.主要降低TG的药物:(1)贝特类(2)烟酸类(3)高纯度鱼油制剂他汀类药物要长期坚持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慢性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