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贴扎技术(一)贴扎材料、注意事项及应用上肢运动系统功能障碍贴扎•贴扎材料•(一)必需材料•1.治疗贴布(硬贴布),通常是38mm宽。•2.低过敏底衬贴布(hypoallergenicunderlay),5cm宽。•3.钝头剪刀。•4.除毛器具。•(二)选择性材料•1.薄层泡沫包裹于硬贴布上。•2.弹性绷带包裹于硬贴布上。•3.弹性绷带窄绷带用于包裹手指。•4.黏性喷雾剂。•5.贴布黏性去除剂。以下几个步骤可以减少皮肤反应的发生。•(1)对有皮肤过敏史或敏感部位贴扎前做贴布的过敏试验。具体方法是在上臂内侧贴一无拉力的小块贴布,观察皮肤在4~12h内的反应情况。•(2)在贴扎之前应用黏附贴布喷雾可以减少贴布的移位。•(3)治疗贴布在贴扎之前先使用低过敏底衬贴布,这是一种薄的多孔透气材料,能黏附在敏感皮肤上。可以先用低过敏底衬贴布重叠的方式覆盖身体表面,再贴扎治疗贴布。•(4)贴扎应用于骨骼突出和高摩擦区域时可使用薄泡沫垫以减少摩擦。对于需要每天使用贴扎的患者,可以通过使用皮肤润滑剂和泡沫垫提供额外的摩擦预防保护。1.贴扎部位与贴布顺序、方向和形状运动功能贴布贴扎在皮肤上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起始贴扎方法(图4-3-3)。•①固定端:将贴布在一端(2~3cm)从衬纸揭开,再贴扎在所需贴扎区域。这种贴扎一般用于稳定贴扎(也称为支持贴扎),从衬纸上揭下直接贴扎在皮肤上。这种贴扎的拉力一般为自然拉力(10%拉力)。•②中间牵拉:从贴布中撕开,向两端均衡力量牵拉,一般用作减压贴扎。这种贴扎拉力一般不超过50%。2.贴布拉力运动功能贴布应用中,有零拉力(无拉力)、自然拉力(10%)、轻度拉力(25%)、中度拉力(50%)和极大拉力(80%~100%)等不同等级要求(1)零拉力:从衬纸上完全揭下,使贴布在贴扎前完全回缩至最短,再在没有任何拉力的情况下贴扎在皮肤上。主要用于贴扎区域的两端固定和水肿贴扎。(2)自然拉力:撕开贴布后无明显的牵拉,边分离衬纸边贴扎在皮肤上,一般为10%~15%的拉力。主要用于稳定贴扎。(3)减压拉力:任何拉力在30%~50%,需要有一定的牵拉。主要用于减压贴扎。3.黏性激活运动功能贴布所采用的亚力克胶水的一个特性就是受热产生黏性反复摩擦贴布背面,提高局部贴布的温度,使贴布的黏性激活一般陆上运动在运动前2h贴扎,水中运动在入水前4h贴扎,这样能使运动功能贴布有充分的时间产生黏性。4.辅助剂使用运动功能贴布常见辅助剂(1)皮肤黏合剂:贴扎前使用,可以增加贴布的黏性。适合在竞技体育中使用。(2)表面镇痛剂:为了加快贴扎达到减缓疼痛的效果,在贴扎结束后可以使用一些表面镇痛剂。(3)婴儿沐浴露:在去除贴布时,如果贴布黏性过大,可以用婴儿沐浴露以减少皮肤损伤。运动功能贴布去除1.按皮法2.滚动法3.辅助法可用婴儿油或其他溶剂帮助去除贴布,也可以在洗澡时用水浸泡以减小贴布黏性从而分离。运动功能贴布贴扎关于治疗疼痛的框架。1.评估发现患者疼痛部位和主要运动障碍。2.摆位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置于最适合贴扎的体位。注意要牵拉皮肤,尽量不牵拉贴布。3.贴扎(1)稳定贴布(自然拉力)。(2)减压贴布(中间<50%的拉力)。4.再评估注意:稳定贴布和减压贴布的贴扎顺序可以置换。贴布的长度和贴布的数量视贴扎区域和评估结果而定。腰部稳定贴布和减压贴布贴扎示意图。运动功能贴布水肿减压贴扎框架(frameworkofedemadecompressiontaping)。1.评估观察水肿区域皮肤和水肿程度,以及活动障碍。2.摆位将皮肤摆在轻度牵拉位,注意不要过度牵拉皮肤。3.贴扎(1)从水肿区域外开始向水肿区域贴扎。(2)将各个细条扇形分开,间距与细条宽度相同。(3)另一条贴布从不同的角度开始,重复第一条贴布的方法,建立网状结构。4.再评估由于皮肤已经肿胀,水肿贴扎一般用零张力贴扎以减少皮肤进一步受损的可能。同时一般在24h后置换贴布,在不同区域建立新的网状结构,直到水肿消失。•运动功能贴布姿势纠正贴扎框架(posturalcorrectionframework)。•1.评估•姿势评估。•2.摆位•将身体放置在理想的姿势体位(非过度体位)。•3.贴扎•(1)沿能调节姿势的筋膜链贴扎运动功能贴布。•(2)贴布为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