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牙源性肿瘤王小龙组织学分类(2005WHO)•1恶性肿瘤•(1)牙源性癌•转移性(恶性)成釉细胞瘤•成釉细胞癌-原发性•成釉细胞癌-继发性(去分化),骨内型•成釉细胞癌-继发性(去分化),外周型•原发性骨内鳞状细胞癌-实性型•来自牙源性角化囊性肿瘤恶变的原发性骨内鳞状细胞癌•牙源性透明细胞癌•牙本质生成性影细胞癌组织学分类(2005WHO)•(2)牙源性肉瘤•成釉细胞纤维肉瘤•成釉细胞纤维-牙本质肉瘤和成釉细胞纤维-牙肉瘤组织学分类(2005WHO)•2良性肿瘤•(1)牙源性上皮性肿瘤,具有成熟的纤维间质,不含牙源性外胚间充质成分•成釉细胞瘤,实性型/多囊型•成釉细胞瘤,骨外型/外周型•成釉细胞瘤,单囊型•牙源性鳞状细胞瘤•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牙源性腺样瘤•牙源性角化囊性肿瘤组织学分类(2005WHO)•(2)牙源性上皮性肿瘤,含牙源性外胚间充质成分,伴或不伴牙硬组织形成•成釉细胞纤维瘤•成釉细胞纤维牙本质瘤•成釉细胞纤维-牙瘤•牙瘤•牙瘤,混合型•牙瘤,组合型•牙成釉细胞瘤•牙源性钙化囊性肿瘤•牙本质生成性影细胞瘤组织学分类(2005WHO)•(3)间充质和/或牙源性外胚间充质性肿瘤,含或不含牙源性上皮•牙源性纤维瘤•牙源性粘液瘤/粘液纤维瘤•成牙骨质细胞瘤组织学分类(2005WHO)•(4)与骨相关的病变•骨化纤维瘤•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异常增殖症•中心性巨细胞病变(肉芽肿)•家族性巨颌症•动脉瘤性骨囊肿•单纯性骨囊肿组织学分类(2005WHO)•3其他肿瘤•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临床表现•牙源性肿瘤种类繁多,可以发生了任何年龄。大部分发生在上颌骨、下颌骨的骨组织内;也有的发生于牙齿临近的牙龈、黏膜,被称为外周型牙源性肿瘤。牙源性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数为上颌骨或下颌骨膨隆,缓慢生长,无痛或轻微疼痛。牙源性恶性肿瘤的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快速生长、膨隆,肿瘤可侵蚀或穿透颌骨的骨皮质。一、造釉细胞瘤•造釉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发生在颌骨内的牙源性肿瘤。•多起自牙源性上皮,如残余的牙板、成釉器和牙周组织中的上皮残余;也可来源于含牙囊肿或角化囊肿的内衬上皮。80%-85%发生于下颌骨,尤其是磨牙区及升支部,少数发生于上颌骨。造釉细胞瘤•肿瘤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剖面大体可分为实性和囊性两种,多为以实性为主的混合型,实性部分呈灰白色或灰黄色,囊性部分为多个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囊腔,其内为黄色或黄褐色液体,有的可见胆固醇结晶。偶有完整牙齿。镜下由肿瘤性上皮及结缔组织构成,上皮分化程度不同,组织结构差异较大,典型改变为以形成牙板或成釉器样结构存在,而又不形成牙硬组织为特点。肿瘤周边常为致密的骨质形成硬化缘。由于肿瘤包膜不完整,可浸润生长侵入邻近组织,对邻近结构尤其对骨组织破坏力较大。肿瘤切除后可复发,也可恶变为癌或肉瘤,故也被称为局限性恶性肿瘤、低度恶性肿瘤或交界性肿瘤。造釉细胞瘤•早期由于肿瘤局限于颌骨内,可无明显症状。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逐渐出现无痛性、缓慢发展的颌骨膨大,多为颌骨向唇颊侧膨隆,面部畸形,颜面部两侧不对称。肿瘤可侵蚀牙根,使牙根变短、牙齿移位及脱落。发生于下颌骨的肿瘤,可压迫侵蚀下牙槽神经,引起下唇麻木;发生于上颌骨的肿瘤,可累及鼻腔及鼻泪管,也可侵入上颌窦内,使其各壁尤其是前壁发生破坏,出现鼻塞、溢泪等症状。由于颌骨皮质长期受压迫,骨质变薄吸收,肿瘤可穿出颌骨突至面部,此时触诊肿块有乒乓球样弹性感,穿刺可抽出黄色液体,可见发亮的胆固醇结晶,但无牙源性囊肿的脱落上皮及黄白色片状角化物。造釉细胞瘤X线表现•X线平片:是诊断造釉细胞瘤的可靠方法之一,能明确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典型的造釉细胞瘤表现为下颌骨磨牙或升支区多房、分叶状、膨胀性透光区,邻近牙根切削、移位或脱失,皮质有切迹,肿瘤内可有牙齿。造釉细胞瘤X线分型•(1)多房型:为最常见的一种,病变区见多个大小不等、密度不同、分隔不均的囊状影相互重叠,房腔较大且大小相差悬殊,肿瘤边缘切迹明显,骨皮质受压变薄吸收,多不完整。多有牙根侵蚀呈锯齿、斜面或截根状,也可为牙齿脱落缺失肿瘤周围的下颌骨下缘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