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张岂之谈传统文化

张岂之谈传统文化_第1页
1/11
张岂之谈传统文化_第2页
2/11
张岂之谈传统文化_第3页
3/11
张岂之教授谈中国传统文化 张岂之著名思想史家、教育家。1927年生于江苏南通,1950年毕业于北大哲学系,同年考入清华大学读研究生,1952年被时任西北大学校长的侯外庐先生聘至西大从教。历任西大历史系主任、副校长、校长。现任西大名誉校长、西大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 张岂之从事中国思想文化研究近50多年,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协助侯外庐整理《中国思想通史》,与侯外庐、邱汉生主编《宋明理学史》,主编、自著《中国思想史》《中国传统文化》《儒学·理学·实学·新学》《中华人文精神》《春鸟集》《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中国历史大辞典·思想史卷》《陕西通史·思想史卷》《中国历史》(六卷)、《顾炎武》(合著)、《中国学术思想编年》(六卷)、《中国思想学说史》(六卷九册),其中《宋明理学史》《中国历史》(六卷)分别荣获郭沫若历史学荣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最近在西安召开的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研讨会上,记者就读者关心的文化热点问题采访了张岂之先生。 记者:张先生,您好!近两年,国内兴起“国学热”,以及争论不休的“于丹热”、“易中天热”,对这种现状,您如何评价? 答:“国学”原指西周时期由政府办的学校。春秋末期,大教育家孔子第一次办起私学,首倡“有教无类”,给我们留下宝贵的教育文化遗产。当历史演进到 19 世纪末,西方文化与科技大量传入我国,称之为“西学”,与此相对的本土文化被称为“国学”或“中学”。我们现在称谓的“国学”,指的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涵盖了哲学、历史、考古、文学等学术领域。 当前“国学热”表现在许多方面:有少数大学办国学院,许多综合大学开设“国学概论”选课,不少大学面向社会开办研修班,其中不乏“国学讲座”;媒体上纷纷开“讲坛”栏目,宣传中华文化,还有在假日为少年儿童开办的所谓国学少年班,这都是好事。 国学热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文化复兴、民族复兴的需要。中国有悠久的、连绵不断的文化传统,择其优者使今人了解,适当加以宣传介绍,是必要的,人们文化生活有此需要,这正是“国学热”兴起的主要原因,应当肯定。当前,不少人文学者在关注民族优秀文化的普及工作,这也是社会的需要,是文化繁荣的表现。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不同风格、不同方法的普及,应当并行而不悖,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才有可能使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做得更好。于丹、易中天等中年学者在央视宣讲国学,学术上的问题可以进行商榷,但他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张岂之谈传统文化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