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内科护理查房过敏性紫癜Allergicpurpura一、病历介绍二、疾病相关知识三、病因及发病机制四、临床表现五、辅助检查六、治疗要点七、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病例汇报25床文金11岁主诉:反复皮疹79天,发现尿常规异常39天现病史:患儿于79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双下肢皮疹,伴腹痛,无关节疼痛,无黑便,确诊为过敏性紫癜,于39天前查尿常规发现尿蛋白3+,隐血2+,考虑合并紫癜性肾炎,予抗感染,抗过敏及糖皮质激素治疗,腹痛消失,皮疹消退,但尿常规改善不明显,完善检查后,符合肾病型改变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尿蛋白+,好转出院,在家口服强的松20mgBid,于13天天再次入院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于2010.1.11好转出院,在家口服强的松20mgBid至今,患儿仍有反复皮疹,今来我院治疗行尿常规示BLD2+,PRD2+,血常规示WBC15.53×109/L,N75.9﹪,合并121g/L,PLT404×109/L为求进一步治疗,门诊以“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收入院,患儿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可,大便无异常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按计划进行辅助检查:尿常规示BLD2+PRD2+血常规示WBC15.53×109/LN75.9﹪HB121g/LPLT404×109/L初步诊断: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诊断依据:反复皮疹79天,发现尿常规异常39天疾病知识●定义●病因●发病机制定义●过敏性紫癜(allergicpurpura)是一种常见的小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瘀点或紫癜,可伴有腹痛、便血、关节痛、血尿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荨麻疹等过敏表现,多为自现性.●本病多件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略多于女性,以冬、春季发病多见.●转归一般较好,少数可复发,死亡率低于5%;紫癜在2周、4周消退者各占1/3病因●感染●食物●药物●其他发病机制●I型变态反应——速发型(immediattype)●Ⅲ型变态反——免疫复合物型(immunecomplextype)速发型(Ⅰ型变态反应)过敏原进入机体后,诱导B细胞产生IgE抗体。IgE与靶细胞有高度的亲和力,牢固地吸附在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表面。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与IgE抗体结合,就会引发细胞膜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启动两个平行发生的过程:脱颗粒与合成新的介质各种介质随血流散布至全身,作用于皮肤、粘膜、呼吸道等效应器官,引起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嗜酸粒细胞增多、浸润,可引起皮肤粘膜过敏症(荨麻疹、湿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喉头水肿),消化道过敏症(食物过敏性胃肠炎),全身过敏症(过敏性休克)免疫复合物型(Ⅲ型变态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反应,免疫复合物是指对某种抗原产生的沉降性抗体与该抗原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该复合物较容易沉着于血管壁基底膜及其周围,发生以小血管壁为中心的变化,由此发生器官及组织的损伤临床表现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以皮肤紫癜为主部分病例腹痛、关节炎或肾脏症状首先出现起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可伴有低热、纳差、乏力等全身症状临床表现单纯型(紫癜型)腹型关节型肾型混合型其他单纯型病程中反复出现皮肤紫癜为本病特征多见于四肢及臀部,对称分布,伸侧较多,分批出现,面部及躯干较少初起呈紫红色斑丘疹,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继而呈棕褐色而消退可伴有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重症患儿紫癜可融合成大疱伴出血性坏死腹型半数以上患儿出现反复的阵发性腹痛,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可伴呕吐,但呕血少见部分患儿有黑便或血便、腹泻或便秘偶见并发肠套叠、肠梗阻或肠穿孔关节型出现膝、踝、肘、腕等大关节肿痛,呈单发或多发,活动受限关节腔常有积液,关节症状消失较快亦可在数月内消失,不留后遗症肾型肾脏病变见于30%-60%患儿,常在病程1-8周内出现,症状轻重不一多数患儿出现血尿、蛋白尿和管型,伴血压增高及浮肿,少数呈肾病综合征表现,偶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大多数都能完全恢复约6%的患儿发展为慢性肾炎,尿毒症其他偶可发生颅内出血,导致惊厥、瘫痪、昏迷、失语还可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咯血、睾丸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