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家族势力 杨善华 中国家族问题包含了很多内容,今天我就此问题做一些简单的介绍。首先从家族的定义说起。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曾把家族理解为家的扩大,即最初有一个祖先,这个祖先一般是男性(除云南和四川交界处的一个县里的摩梭人实行母系家庭制度外,中国大多数地区都实行父系的家庭制度)。这个祖先生了儿子,代代往下传,传至玄孙(共五代),按中国人的说法称作“五服”即“同高祖”。《三字经>里讲“高曾祖,„„至玄曾”即上下各推四代。一般而言,中国农村的家族是指按男系血缘关系的原则,以家庭为基础组合而成的一个世系。血缘关系上比较近的是“五服”、“同高祖”,因此家族规模较小,当然也有更大的。 中国南北方的家族区别很大,因为南方长期以来未经重大战乱,人口流动相对较小,世系可以在一个封闭的地域里长期地传下来。前几年出过一本书《千古一村》,介绍的是江西流坑村。该村所有人都姓董,据说是董仲舒的后代,这一族在宋朝出过不少进士、状元和有功名、做大官的人,传至今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在还保留了很多宋代的房子。这种情况在北方几乎见不到,华北农村(尤其是河北农村)由于历史上的移民的原则很少有因世居形成的单姓村(山西是一个例外,它因为受战乱影响相对较小,故不仅有单姓村存在,而且还有类似南方农村的家族活动)。家族是世系传下来的,个人还有“我是家族中的人”这样一种认同感,很多人都有归根思想,所以要寻自己的根。譬如中国的一大姓“张”,其祖先可上溯至黄帝。所以姓张的人很自豪,说自己是黄帝的子孙。中国还有三个大姓是孔、孟、曾,这三个家族的成员对家族的认同感很强烈,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其家族很显赫,很值得引以为荣。另外,家族得以长期存在的条件之一是其至少在一个地方有几百年的历史,如甘肃庆阳从一个始迁祖(即迁到当地的第一个祖先)开始形成了完整的孔氏家族,这一族与山东曲阜的孔氏以孔子为共同的祖先,同为孔家人。 关于家族的定义是存在分歧的。有的人把家族称作“宗族”,冯尔康教授在《中国宗族社会》中提出家族即为宗族,两者是一回事。而以钱杭等为代表的另一些学者则坚持使用“宗族”这一概念来特指南方农村中按男性血缘世系聚族而居及按宗法规范结合而成的特殊社会组织。“外显特征”是持此观念的人所着重关注的。家族的外显形态是族谱、祠堂和族产。但是,按现在中国的家族来看,南方很多家族肯定具备两个条件:族谱和祠堂,但族产则不具备。因为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