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Journal01 2011艺术博物馆学 Art Museum Studies当 代 艺 术 馆 展 览 空 间 特 性 及 建 筑 改 造 分 析文:冯海欧当 代艺术馆展览空间特性一 、艺 术 馆 展 览 空 间 发展 沿革一 般 来 说 , 艺 术 家 、艺 术 品、观众三个要素构成了艺 术 展示行为。从艺 术 家 到作品再到观众, 作品是观众和艺 术 家 沟通的中介环节, 一 方面是艺 术 家 通过艺 术 品及其社会反映来理解观众, 另一 方面是观众通过欣赏作品来 理解艺 术 家 及其创作风格,而从古典艺 术 到现代艺 术 、后现代艺术 、当代艺 术 , 艺 术 家 、作品、观众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一 直发生着动态的变化。在古典艺 术 的表意实践中, 艺 术家 是作为智者、道德教化者或趣味引导者而出现的, 因为艺 术 作品在传统社会中通常被用来 服务于非审美的目的, 诸如教化作用, 而观众作为接受者则往往处于一 个次要的、被动的角色位置上, 他们是被教育者, 接受者和被教化者。[1]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艺 术 本身的发展,为大众接近艺 术 了解艺 术 提供更多的渠道和可能性。于是, 艺 术 家 与欣赏者便由其主导——次要的相对性关系, 转向了更加平等的对话关系。在艺 术 生产、流通的过程中, 生产者(艺 术 家 )为中心的模式, 逐渐被流通和消费者(观众)为中心的模式所取代。艺 术 家 和观众便越来 越处于彼此平等的对话关系。艺 术 家 并不是艺 术 品意义的唯一 垄断者, 他们的作品有赖于观众根据自身特定的文化来 “解码”, 而“读者”的解码则有自己的创造和独特路径。到了后现代主义艺 术 , 艺 术 家 与欣赏者之间的距离被彻底瓦解, 双方共同参与合作才是艺 术 得以存在的根据[2]。古典艺 术 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垄断, 现代艺 术 关注作品自身, 后现代强调对意义的共同发现, 到了当代就是完全相对性的阶段, 普遍产生了交互的、组合性的互动。艺 术 世界的背景, 改变着艺 术 的内容, 也随之改变了艺 术 的形式, 也改变着艺 术 的展示理念, 而传统艺 术向当代艺 术 不断发展的过程, 也伴随着传统艺 术 展览空间向当代艺 术 展览空间的发展变化的过程。1.早期艺术展览空间古罗马时期风行收藏与展示战利品, 并且把艺 术 品当成私人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