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的后现代走向 王治河 曲跃厚 〖提要〗 女权主义在西方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重要阶段,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是发展的最新阶段。这种发展不仅是解构性的,同时也是建设性的。后现代女权主义的发展不仅对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中国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迪。 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是当代西方具有广泛而深刻影响的一股哲学文化思潮,是后现代主义和女权主义合流与互动的产物。女权主义在当代西方发展的重要走向之一,是沿着后现代主义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不仅是解构性的,同时也是建设性的。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视域考察后现代主义和女权主义之间的对话、交融及其互 动, 有着 重要的意义。 一 女权主义的历史嬗变 根据美国著名女权主义研究者南希.F.科特 (Nancy F. Cott)的研究,“女权主义”一词 大约是在上个世纪初进入英语语汇的。其含义是指妇女社会角色的革 命性变革。 ⑴ 从那时起 ,女权主义一词开始被大量使用,但究竟什么是女权主义,即使是在女权主义自身那里也是众 说纷纭,莫衷一是。较为流行和权威的定义 之一,是英国学者戴维 . 米勒 (Dav id Miller) 主 编的《布莱克维尔政治思想百科全书》中的定义,即女权主义是关于一种复杂现象的一般性的一个语词,它关注的是妇女的地位,追求的是妇女的平等,并力图消除妨碍妇女作为个人获得解放和 发展的一切障碍。⑵ “女权主义”一词的出现尽管是十分晚近的事情,但女权主义运 动则要比这个语词早得多。从历史上看,当代女权主义运动可以追溯到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但从思想体系上看,第一代女权主义则出现在19 世纪末,其主要代表人物是 英国的 哈丽特.泰勒. 密尔 (Harriet Ty ler Mill) 和美国的 查洛特.P.吉尔曼(Charlotte P. Gilman)。 密尔首先注意到,性别的不平 等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习俗和文化传统造成的。 其解决办法,一是教育,即女性和男性应同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以获得日后发展的条件;二 是立法,即女性和男性平等地参与立法的过程,以确保女性的合法利益。此外,密尔还特别强调男女在生产领域中的平等,认为无论妇女是否有养家的需要,都应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融 入社会,进而和男人建立一种伙伴的而非奴役的关系。吉尔曼在其代表作《黄色壁纸》(1892 年) 和《妇女与经济》(1898 年) 中指出,已婚妇女通过家务劳动或与丈夫的性关系、而 非参与社会生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