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腹症的CT诊断建湖县中医院影像科刘玉兵概论•急腹症是腹部急性疾患的总称。•1、腹内炎症;•2、急性肠梗阻;•3、腹内脏器破裂;•4、腹壁病变;•5、妇科急腹症及小儿急腹症;•6、其他。急腹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一、常规X线检查方法:•1、透视及平片检查;腹部透视主要观察气腹及肠腔异常扩张、积液,适合于能够站立的患者。在腹部透视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常规胸部透视,以除外由于胸部病变引起的急腹症,如胸膜炎、心包炎、心梗、肺炎等。腹部平片较腹部透视清晰度高,可能发现某些透视难以发现的病变,而且检查方法简便、经济。常用检查体位•1、仰卧前后位;•2、站立前后位;•3、仰卧水平位;•4、侧卧水平位;•5、站立侧位。2、造影检查•1、钡餐造影:左半结肠梗阻的患者不宜进行钡餐造影,以免加重。•2、有机碘液造影:50%泛影葡胺40~60ML•3、钡剂灌肠:急症主要用于:a、结肠梗阻平片诊断有困难者。b、某些小肠梗阻原因不易确定者。C、无肠坏死、腹膜炎等合并症之肠套叠、部分轻型盲肠扭转及非闭袢型乙状结肠扭转的整复。二、CT检查•随着影像诊断学的发展,CT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作用日趋重要。螺旋CT由于空间分辨率和组织对比度高,一次屏气可完成全腹部的扫描,更有利于肠梗阻的诊断。•急腹症的CT检查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腹部平扫•CT平扫特别是螺旋CT平扫,不仅能诊断急腹症,检出大多数急腹症的病因,而且快速、简易、舒适,患者无需任何准备,对一些病情严重、肥胖或不能配合检查的患者尤为方便。•CT平扫有利于发现腹腔内包裹性及游离气体、液体;肠坏死;有利于判断肠梗阻的部位和原因;对于腹部脏器的急性炎症以及腹部外伤后改变均能提供更为丰富而精细的征象。二、增强后腹部CT扫描•扫描范围视病变性质而定。•运用60%碘海醇100ML,静脉快速推注。分论•一、胃肠道急性穿孔•1、腹腔内和腹膜后的游离气体;•2、腹腔内少量积液;•3、穿孔部位周围可见炎性渗出和粘连;•4、有时可以见到胃肠道的占位和局部的炎性包块。急性肠梗阻•肠梗阻是肠内容物的运行发生障碍的疾患,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机械性、动力性、血运性。•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为:单纯性、绞窄性。•按部位:高位、低位。•按程度:完全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的CT表现•1、梗阻点近端肠管明显扩张。•2、管径显著增大(小肠管径超过3CM,大肠管径超过6CM)。•3、其内可见气-液平面,也可完全为液体充填。•4、肠壁变薄。•5、梗阻远端肠管明显塌陷。小肠闭袢性肠梗阻的CT征象•1、小肠梗阻征;•2、U形肠袢:完全或几乎完全积液的闭袢平行于切面可呈U形;•3、积液肠袢呈放射状分布;•4、肠系膜血管向梗阻点集中;•5、梗阻点出现旋涡征、鸟嘴征、三角形肠袢和两个相邻的萎缩肠袢。小肠绞窄性肠梗阻的CT征象•1、小肠梗阻征;•2、轻度局限性肠壁增厚,肠壁密度增高;•3、靶征:肠壁上显示3层高密度和低密度同心圆环;•4、肠气囊征;•5、肠系膜结构模糊、淤血和出血,肠系膜出血表现为肠系膜上脂肪密度消失,代之较高密度影。•6、大量腹水形成。肠套叠•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管腔内,以婴幼儿多见。•肠套叠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回盲部套叠、小肠套叠、结肠套叠。•套叠的部分由三层肠壁组成:外层为鞘部(外筒),中间层为套叠肠段的折入部(中筒),最内层为套叠肠段的返回部(内筒)。肠套叠典型CT表现•1、鞘部和套入部重叠,形成CT图上的肿块影。•2、由于套入的肠系膜脂肪不对称,套入的肠腔也常偏于一侧病变处可呈偏心性新月状的脂肪密度影。•以上两个征象组成3层同心圆状,即所谓的“靶”征,是其特征性表现。•3、有时,口服阳性对比剂可进入鞘部和套入肠腔内。•4、在套入部和鞘部之间有时还可见肠腔内气体存留,表现为“肿块”上部的气泡影。•5、成人肠套叠中80%患者有器质性病变存在,肿瘤是常见原因。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1、可直接显示增粗、肿胀的阑尾,增强扫描阑尾有明显强化。•2、阑尾周围炎性渗出明显增多,密度增高。•3、阑尾周围脓肿,表现为阑尾周围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囊性病变,囊壁增厚,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