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县农业局支荣英高级农艺师架豆绿色无公害栽培技术主要内容•1、豆类蔬菜生物学特征特性•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3、栽培技术•4、病虫害防治一、菜豆的生物学特征特性(一)根(二)茎(三)叶(四)花和果根•菜豆根系发达,主根深达80厘米以上,侧根分布在60—70厘米深的范围内,与根瘤菌共生。•豆类蔬菜的根系都有根瘤菌共生,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除供自身营养外,还可肥田。豆类蔬菜是自花授粉植物,留种容易。除豌豆、蚕豆属长日照、适于冷凉气候条件外,其他豆类蔬菜均为短日照、喜温蔬菜。茎、叶•茎为半蔓生、蔓生。•子叶出土,一般为绿色,第一对真叶(初生叶)为心脏形,单叶对生。其后真叶为三出复叶,互生,在叶柄基部着生一对一托叶。花、果(豆荚)•总状花序,花有白色、黄白色、淡红色和紫色。荚果条形,直或弯曲,每荚含种子4—5粒,种子多数为肾形或卵形,种皮有黑色、白色、红色、褐色或花斑,每50克有种子86粒—160粒。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温度•菜豆性喜温暖,不耐霜冻。种子发芽适温为20—25℃,8℃以下或35℃以上发芽受阻。幼苗生长适温为18—20℃,8℃时受冷害。开花结荚适温为20—25℃,高于27℃或低于15℃容易出现不完全花,而导致落花落荚。光照•菜豆属短日性蔬菜,但多数品种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四季都能栽培,故有“四季豆”之称。南北各地均可相互引种。水分菜豆在整个生长期间要求湿润状态,菜豆根系发达,侧根多,较耐旱而不耐涝。种子发芽需要吸足水分,但水分过多,土壤缺氧,种子容易腐烂。植株生长期适宜的田间持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60-70%,开花期对水分的要求严格,其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5-80%。土壤•菜豆最适宜在土层深厚、松软、腐殖质多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培。沙壤土、壤土和一般粘土都能生长,不宜在低湿地好人重粘土中栽培。适宜的pH为6-7.不宜过酸或过碱。菜豆对氮、钾吸收多,磷较少。还需要一定的钙肥。三、栽培技术(一)土地选择和准备要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较多、排水通气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PH值5.5以下的土壤应施石灰,调整土壤的酸碱度,以利于根瘤菌生长。要选择上年末种过菜豆而排水良好的地块,最好是冬闲地。冬前深耕,耕深15—20厘米,晒垄。翻耕前施足基肥,亩施优质有机肥150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或二铵15千克、氯化钾10千克。(二)播种•菜豆的栽培季节应以避开霜季和不在最炎热时期开花结荚为原则。播种前将菜豆种子晾晒1—2天后,放于1%福尔马林溶液中淘洗20分钟,用清水漂净,再置温水中浸泡3—4小时,取出沥干,播种。也可用种子播量的0.3%福美双拌种后播种。每穴种子3粒,播时浇足底水,上覆5厘米细土。地膜栽培•也可采用大田地膜覆盖栽培。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土温,促进早熟。播前要注意蓄墒。行距50—60厘米、株距30—40厘米;穴播,株距小的每穴播种3—4粒,最后留苗2株;株距大的每穴播4—5粒,最后留苗3株。每亩苗数0.8—1.0万株。用种量每亩2.5—3千克。(三)田间管理•1、及时间苗、补苗•当菜豆长出第一对初生叶时,要及时查苗、间苗及补苗。幼苗期间苗1—2次,第一对初生叶受损伤或脱落的苗以及弱苗、畸形苗、丛生苗、都必须去掉。在播种时要在菜田边角播上一些备用或营养钵育苗,以作补苗之用。2、中耕松土•在封垄前都要勤中耕松土,尤其是在苗期及定植后,中耕松土能保墒和提高地温,促早发棵。土垄一般不再中耕。3、追肥•应本着花前少施、花后多施、结荚盛期重施的原则进行追肥。施用氮肥苗期宜少量、抽蔓至初花期要适量,但要视植株生长情况而定。生长势旺、氮肥施用要控制,开花结荚以后氮、磷、钾要适当配合,使钾多于氮。开花后用0.3%磷酸二氢钾、0.1%硼砂、0.3%钼酸铵混合液进行根外喷施,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其增产效果显著。4、及时搭架•菜豆“吐藤”时要及时搭架。架的形式有人字形架、倒人字形架和四角形架,其中以人字架为好。架要搭得高,搭得牢,防止坍架。架搭好后,及时把蔓绕在架上。(四)采收•豆荚要适时采收,即豆荚的长和粗达到最大限度、豆粒刚刚鼓起时采收,及时采收可提高品质和产量,采收过早则影响产量;采收过迟则使豆荚纤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