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教育在活动中升华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关系到幼儿的成长,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幼儿园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奠定其人生关键基础的工作,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但幼儿礼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也不是单靠幼儿园教学就能成功的,应将其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本人认为结合幼儿的一日活动开展幼儿礼仪活动,应当抓住生活中细小的事情,进行给幼儿随机的教育,让幼儿体验学习礼仪的重要性和意义。以下将从四个方面浅谈如何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1、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教育幼儿每天的在园时间比较长,这期间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抓住契机随机教育。如在入、离园时,进行礼貌用语的教育,在游戏时,进行同伴友好相处的教育,在参观、郊游活动中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等,让幼儿无时不刻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还要教育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如午睡起床后要求大、中班幼儿自己整理床铺,让小班幼儿自己学穿鞋子。同时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爱心行为,如当看到有的幼儿主动扶起跌倒的小朋友,帮助同伴卷衣袖、系鞋带时,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并鼓励其他小朋友向做好事的小朋友们学习,使孩子的爱心行为得以弘扬。2、通过主题活动丰富礼仪教育内涵组织主题活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不仅教会孩子怎么做,还能够教会孩子为什么这样做,让礼仪深入幼儿心灵深处,激起幼儿情感共鸣,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讲故事,礼仪情境表演,念三字经等活动,丰富幼儿礼仪知识,让幼儿熟悉了生活中的基本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节日礼仪、家庭礼仪等。如大班主题活动《需要帮助的人》,在十字路口,明明和妈妈看见一位盲人叔叔正要过马路,引导孩子们动脑思考:明明是怎么做的?再想一想哪些人需要我们帮助,我们为什么要帮助他们?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又如玩蒙眼的游戏,让孩子体验盲人生活,激发他愿意帮助残疾人的愿望。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孩子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能给予适当的帮助,生活中不嘲笑残疾人,加深了礼仪品质的理解,也陶冶了孩子的心灵。再如通过亲子活动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让幼儿体验与父母共同活动的快乐,引导幼儿同父母一起帮助老师整理物品,养成良好习惯。3、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