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各系统生理功能的变化--转抄于《老年护理》一、感觉系统(一)皮肤皮肤老化导致皮肤萎缩、弹性差、损伤代谢和修复能力减弱,皮肤变薄真皮表皮连接变平,对剪切力的承受差,易受机械、物理、化学等刺激而损伤,长期卧床老人易出现压疮,去除胶布辅料时也可能导致损伤而出血。皮下脂肪少,感受外界环境的细胞数减少,体温调节功能下降,对冷、热、痛、触觉等反应迟钝,特别是下肢。皮肤腺萎缩,皮肤分泌减少或成分改变,使皮肤表面干燥、粗糙、无光泽,皮肤排泄功能和体温调节功能降低。(二)眼和视觉随着老化,眼部肌肉弹性减弱,眼眶周围脂肪减少,老年人可出现眼睑皮肤松弛,上眼睑下垂,下眼睑可能发生脂肪袋装膨出及眼袋。泪腺、杯状细胞功能下降,眼泪产生减少,但是眼睛流泪现象并不少,主要因为组织萎缩导致泪点的移位和较少的有效排出。(1)角膜的直径轻度变小或呈扁平化,使角膜的屈光率减退引起远视及散光角膜表面的微绒毛显著减少,导致角膜干燥及角膜透明度减低。60 岁以后会在角膜边缘基质层因胆固醇酯、胆固醇、中性脂肪的沉积而形成一圈灰白色环状,称“老年人环”。(2)晶状体老化调节功能逐渐减退,可出现“老视”。晶状体弹性降低和睫状肌的聚焦功能减弱,视近物能力下降,出现远视,即“老花眼”。晶状体中非水溶性蛋白增多而出现晶状体浑浊,使晶状体的透光度减弱,增加了老年白内障的发病率。晶状体悬韧带张力降低,使晶状体前移,有可能使前房角关闭,影响房水回流,导致眼压增高,。病理性眼压增高可引起视神经损伤和视力障碍,发生青光眼。(3)玻璃体的老化主要表现为液化和玻璃体后脱离。随年龄增长,玻璃体液化区不断扩大。玻璃体后脱离可引起视网膜剥离,同时玻璃体因衰老而失水,色泽改变,包涵体增多,可引起“飞蚊症”。(4)视网膜的老化主要是视网膜周边带变薄,出现老年性黄斑变性。另外,视网膜血管狭窄、硬化,甚至闭塞,色素上皮层细胞及其细胞内黑色素减少,脂褐质增多,使视力显著下降。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变薄和玻璃体的牵引,增加了老年人视网膜玻璃的危险。(5)由于老年期瞳孔括约肌的张力相对增强,瞳孔缩小,视野变窄。老年人对光照条件的改变适应较慢,主要由于瞳孔僵硬、晶状体不透明,光色素合成变慢,在低光条件下适应减弱,由明到暗时感觉视物困难,并可能述说视物不明亮。同时,晶状体的改变增强了光散射,使老年人对强光特别敏感,到室外时往往感觉特别耀眼。三)耳和听觉耳廓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