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应变革,发挥优势适应变革,发挥优势开创新公司新局面开创新公司新局面新型全向吸顶天线简介2五、新型天线使用基本原则目录六、现场试验结果四、新旧天线指标对比三、新型全向吸顶天线性能二、传统全向吸顶天线缺陷一、概述3一、概述全向吸顶天线是室分中大量使用,其性能直接影响室分系统效率、通信质量和网络投资。2009年,我们发现传统室分全向吸顶天线存在一些技术缺陷,如在高频段信号向正下方聚集,信号分布不均匀等。经过努力,广东联通成功研制出新型全向吸顶天线。新型天线降低了天线正下方的电磁辐射,增强了覆盖远区和边缘信号场强,覆盖范围增加一倍以上,具有覆盖广、信号分布对称均匀和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新型天线使高、低频段信号覆盖范围基本一致,解决了室分系统中单天线GSM和WCDMA信号覆盖不同步的问题,有利于多网协同覆盖。新型天线于2009年10月16日,申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于2010年7月21日获得授权,发明专利于4月14日公告,进入实审。4月30日通过中国联通的产品定型,6月4日通过中国联通产品技术鉴定。一、概述传统吸顶天线:直径170mm新型吸顶天线:直径208mm5五、新型天线使用基本原则目录六、现场试验结果四、新旧天线指标对比三、新型全向吸顶天线性能二、传统全向吸顶天线缺陷一、概述6二、传统全向吸顶天线缺陷天线理论:单频点半波振子及方向图:天线理论:单频点半波振子及方向图:7二、传统全向吸顶天线缺陷θhEθrHΦzV+II无限长双锥天线θ振子锥形化可扩展带宽,理论上无线长双锥天线形成非频变天线,求解Maxwell方程组可得:归一化方向函数:特性阻抗:天线理论:非频变天线天线理论:非频变天线8二、传统全向吸顶天线缺陷截取一定长度形成有限长双锥天线,上下锥体角度变化形成各种双锥和单锥天线。其工作频段和工作带宽与锥体长度和角度相关。现有全向吸顶天线有双锥和单锥两种结构,均为有限长双锥天线的变形。截取一定长度形成有限长双锥天线,上下锥体角度变化形成各种双锥和单锥天线。其工作频段和工作带宽与锥体长度和角度相关。现有全向吸顶天线有双锥和单锥两种结构,均为有限长双锥天线的变形。天线理论:宽频天线天线理论:宽频天线9二、传统全向吸顶天线缺陷传统天线缺陷:方向图传统天线缺陷:方向图高频聚焦效应:常用天线高频段方向图呈梨形,辐射能力向z方向轴集中。10现有天线缺陷—高频段信号向正下方聚集传统天线缺陷:高低频段E面方向图对比传统天线缺陷:高低频段E面方向图对比低频段实测E面方向图高频段实测E面方向图3dB衰减辐射角θ=60°,85°辐射角衰减达6dB以上11现有天线缺陷—覆盖半径室分天线覆盖半径设计原则:重要楼宇小于10m、一般楼宇15m、空旷层20m,其覆盖边缘对应天线辐射角θ分别为78.7°、82.4°和84.3°。现有天线将信号能量主要集中在覆盖半径为3.5m左右范围内!室内全向天线天线最关注的是60°~85°辐射角的增益,尤其是85°附近。传统天线缺陷:单天线覆盖范围传统天线缺陷:单天线覆盖范围12现有天线缺陷—不圆度差1710~2170MHz频点H面方向图因阻抗匹配和直流接地,不圆度指标达到3dB,相当于增益差6dB。传统天线缺陷:H面方向图传统天线缺陷:H面方向图13五、新型天线使用基本原则目录六、现场试验结果四、新旧天线指标对比三、新型全向吸顶天线性能二、传统全向吸顶天线缺陷一、概述14三、新型全向吸顶天线性能■电气性能指标频率范围(MHz)806-9601710-2500增益参考标准:V面增益(dBi)≥1.5≥3.0增益控制标准:85方向(与天线法线夹角)增益(dBi)≥1.5≥2最大辐射方向(与天线法线夹角)≤100≥60方向图不圆度小于(dB)2(85º辐射角)1(75º辐射角)电压驻波比控制标准≤1.4(置于600x600木板上测试)电压驻波比参考标准<1.6(空旷环境)极化方向Vertical功率容量(W)50三阶互调(dBc2×33dBm)≤-140接头+馈线损耗(dB)≤0.5阻抗()50■物理参数接口型号N型天线罩材质ABS辐射体厚度(mm)振子≥1.0,锥形反射板≥1.2天线尺寸(mmxmm)≤φ204x115温度范围(℃)-40~+70使用寿命(年)10新型全向吸顶天线技术性能指标(暂行标准)一、天线整体性能新型全向吸顶天线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