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发育迟滞的常规护理定义精神发育迟滞又称精神发育不全,是一种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发育障碍所致的综合征,以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主要特征,可伴有某种精神或躯体疾病。起病于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智力水平低于正常,70-86为边缘智力。流行病学本病较常见,国外报道总患病率为8‰(英)~10‰(美),其中、重度者均为2‰。我国1982年十二个地区联合调查结果:中、重度患病率为3.33‰,尚无轻度患者的患病率数据。此外报道的患病率均为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病因Ø遗传因素遗传因素Ø胎儿期获得性因素胎儿期获得性因素Ø围产期疾病围产期疾病Ø出生后疾病出生后疾病遗传因素主要是由基因或染色体异常所致的神经系统发育不良、畸形、遗传代谢性疾病。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家族性黑朦性痴呆;神经纤维瘤病、结节性硬化及先天性脑积水、脑穿通畸形、小头畸形等妊娠前三个月在母体内的感染,腹部外伤或放射线照射、精神活性物质中毒、甲状腺机能低下等内分泌疾病、妊娠毒血症、营养不良、缺氧等。胎儿期获得性异常早产、难产、分娩过程中脑损伤,新生儿窒息及核黄疸等。围产期疾病出生后疾病出生后头2年,各种原因引起的感染,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颅脑外伤、中毒、癫痫、营养不良、内分泌或代谢疾病及疫苗接种后脑炎等。临床表现智力低下社会适应困难精神发育迟滞分类分类IQ心理年龄社会功能生活自理言语功能轻度50-699-12较差可自理基本正常中度35-496-9差帮助自理词汇贫乏重度20-343-6显著缺损不能自理严重受损极重度<20<3完全丧失完全不能完全不能轻度智商50~69成年以后可达到心理年龄9~12岁,在全部精神发育迟滞中占85%。在学龄前期的智力发育、说话、走路均比正常儿童迟缓。就读小学以后学习成绩经常不及格或留级,最终勉强能小学毕业,但多不能进入中学。一般语言交流无明显障碍,但说话内容单调、幼稚、理解和使用能力差。身体发育无特殊异常,在指导下能从事简单劳动,学习简单技术,但缺乏主动性。中度智商35~49成年以后可达到心理年龄6~9岁,在全部精神发育迟滞中占10%。在学龄前期的智力发育、说话、走路都明显比正常儿童迟缓。语言发育差,发音含糊不清,词汇贫乏,难以表达完整的意思。个位数加、减法可计算,难以进入高年级学习。简单劳动能完成,但质量差、效率低。生活需要督促和照顾,缺乏自发性。重度智商20~34成年以后可达到心理年龄3~6岁,在全部精神发育迟滞中占3%~4%。患者在出生后即可出现明显的发育迟缓,语运动功能严重受损。能学会简单语句,但不能进行有效交流。不会计数、不会学习、不会劳动,无社会行为能力,需在监护下生活。常伴有其他先天性疾病、运动功能损害、脑损害、癫痫发作。极重度智商20以下成年以后可达到心理年龄3岁以下,在全部精神发育迟滞中占1%~2%。患者在出生时即有躯体畸形和脑部严重受损。不会走路,不会说话,只能发出类似叫人的简单声音。以原始性的情绪(哭闹、尖叫)表达需求。感觉迟钝,不会躲避危险,不认识亲人及周围环境。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精神发育迟滞的治疗精神发育迟滞的病因繁多,尚有不少病因不详,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但由于生物医学、遗传学及康复医学的发展,采用综合防治措施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善,多数精神发育迟滞者由社会的负担变成社会的生产力量,改变了对他们发展潜力估计过低的倾向及悲观的态度。治疗原则是以教育训练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精神发育迟滞的治疗一·病因治疗二·对症治疗三·心理治疗四·饮食治疗一·病因治疗:有些精神发育迟滞病因明确,可以针对病因有效治疗。其治疗原则是教育训练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二·对症治疗:(1)对伴有兴奋、躁动、幻觉、妄想者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如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叮醇等。(2)対伴有焦虑不安者可予安定等抗焦虑药物治疗。(3)对抽搐发作者可给予抗癫痫治疗,如苯妥英钠、安定等。此外,还可以使用谷氨酸、维生素等药物促进大脑代谢,改善和提高智能。三·心理治疗主要有精神支持疗法、暗示疗法、生物反馈法、精神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