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日本平安时期历史

日本平安时期历史_第1页
1/10
日本平安时期历史_第2页
2/10
日本平安时期历史_第3页
3/10
第一节 皇权旁落 一、平安朝的迁都 781年,光仁天皇让位于山部皇太子,即桓武天皇。784年,桓武天皇迁都长冈京,794年又迁都平安京(今京都),从而开始了平安时代。 桓武天皇以平安为都,是由于平安京处于淀川水域,地处交通要冲,避免以平城京三面环山,远离大江大河的不利局面;除外尚有着更为深远的政治因素,“佛教在奈良时代达到兴盛的顶点,因之产生各种弊端,乃至很难说清是政治从属于佛教,还是佛教为政治服务。” [1] 由于奈良朝佛教迅速发展,谙熟汉学的高僧往往直接参预政治,与守旧贵族集团在利益上产生了激烈冲突。摆脱僧团势力及贵族集团间的矛盾与冲突,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迁都便成为桓武之治的第一件大事。 平安京东西 1508丈,约 4.5公里,南北 1753丈,约 5.3公里,规模略大于平城京。9世纪时平安京人口约十万到十五万左右,最盛时有百万人口。 平安京整体结构与平城京基本相似,规模却比平城京大,呈方形棋盘状,皇宫位于城的中央北部,占地东西 8町,南北 10町,周围筑有高墙。城中央有一条南北向大道,称朱雀大道,道宽约 84米,以朱雀大道为中心,分为左右两京,结构左右对称。由东西向大路将左右京各划分为9条;由南北向大路,将左右两京各划分为4坊。条坊相交,将全城划分成 72坊。每坊内又由东西三条小路交叉,构成 16町,左右京各有608町。在规划原则上看,可以说类似长安城,虽然城市的大小,比例各有不同。 [2] 从中可以看出唐长安城和宫殿对于日本的城市规划和宫殿建筑的显著影响。 二、桓武之治 桓武天皇继位后,为重振中央集权,确立天皇绝对权威,打击豪强寺院势力,尤其是扫除僧侣参政的宿弊,在政治经济制度上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撤消不必要的机构和裁减冗官,三关边要以外的人员,实行定编。凡赢弱兵士,一律解甲归田,以保证农业生产。废除边境以外各地的征兵制,实行“健儿制”;整束纲纪。为防止官员腐化,制订国郡司褒贬条例 16条,奖励治政清廉,政绩显著者,惩罚和贬斥腐化和庸碌无为者。鉴于班田制实行过程中的实际困难,规定将班田时间由6年一班改为12年一班,还实行贷稻制和改革良贱制度,国郡司必须以精良的庸调进贡朝廷,违者一律严惩,有效地保障了国库收入;规定国郡司在公廨田以外,不允许再经营水田和兼并百姓的农田及垦荒土地;禁止寺院兼并国有山林,未经许可不可以滥造寺院。 三、摄关政治的形成 桓武之治使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加...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日本平安时期历史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