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用人的管理借鉴 中国近代史上或许有两件事情值得商界同仁刻骨铭心: 一是甲午海战爆发后,中国海军急需银两打造战舰,然而税收总额不过白银八九千万两的清廷却无能为力,耐人寻味的是,当时山西地面的曹、渠、王、常等大家族每个家族的资本都在千万两白银之上。 另一件是从清末到民国初期,中国的金融中心既不在北京,也不在南京,更不在十里洋场的上海,而是在人穿老棉袄,身居土窑洞的山西晋中。当时的中国官僚资本代言人孔祥熙就生于山西太谷县,他的那位见多识广的夫人宋蔼龄后来认为,其夫家所在的太谷县才是中国真正的“华尔街” 。 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当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票号— — “日升昌” 的开业鞭炮在黄土高原炸响时,大约就标志着民间汇兑业务、转账和结算中心在中国的揭幕。而正是由于晋商长期以来超前的商业实践,才为中国金融业和商品经济及信用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善经商,会理财”实际上成为了天底下人对山西人最精辟的总结。在国内三大商帮中,晋商不但列于徽商、潮商之前,还与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威尼斯商人、犹太商人相提并论。 晋商所以能够在中国商业史上独树一帜,甚至在亚洲和世界商业史上占据一定位置,这和他们运用中国人的传统智慧,创造出一系列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独到经验是分不开的。其中有些做法,在今天看来也是颇为先进的,如两权分离的企业治理模式、人力股制度、激励与约束并重的选人及用人机制、完善的行业协会体系等。本文着重从晋商的用人制度及对现代企业的借鉴意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两权分离:晋商的“财东”与“掌柜” 一般人认为,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权责明确的企业治理模式源自西方发达国家,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但许多资料记载,我国明清时代山西商人有代表性的知名企业中,普遍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尽管在细节和具体操作方法上略存差异,但其共有的特征是两权严格分离,权责高度明确,而且这一治理模式存在运行了数百年之久,很少有因为制度本身的缺陷而导致严重问题的记载。晋商实行的两权分离制度到底是何人首创、何时形成的,史料尚未发现明确的记载。但可以明确的是随着明清以来晋商迅速成长而崛起,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而且形成了浓厚的商业氛围,经营管理人才大量涌现而逐步形成并完善起来。无论是独资企业还是股份制企业,财东(投资人)决定投资某项商业时,先物色一位有经验、可信赖的人做掌柜,并在有中介人参加的宴请会席上,向掌柜授予全权,包括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