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口腔植入材料第一节概述口腔植入材料(materialsindentalimplantology)是指部分或全部埋植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骨组织的生物材料,用于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器官缺损并重建其生理功能,或为口腔颌面部组织器官缺失、缺损修复重建提供固位体,也可作为口腔颌面部疾患治疗的装置。一、性能要求1、生物学性能包括生物安全性、相容性、功能性三方面。植入骨组织的材料最好能够与骨组织形成骨性结合。2、适宜的力学性能材料与植入部位组织的力学性能相匹配,弹性模量要相同或相近。3、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机体正常代谢环境中不发生腐蚀、变质、变性和老化,化学性能稳定。4、可消毒灭菌材料不发生变形,不对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5、良好的加工成型性和临床操作性。6、生产实用。二、种类(一)按材料化学组成分类1、金属及合金植入材料2、陶瓷植入材料①生物惰性陶瓷②生物活性陶瓷③生物可吸收陶瓷。3、有机高分子植入材料分为生物不可降解材料和生物可降解与吸收材料两类。4、复合植入材料金属与陶瓷,陶瓷与有机高分子的复合。(二)按临床用途分类1、经皮/穿龈植入材料2、骨修复材料3、软骨修复材料4、软组织修复材料5、治疗用植入材料三、材料与组织界面材料植入机体后,形成材料与组织的结合界面。可分为机械嵌合、物理结合和化学键结合。从生物组织形态学观察,材料植入后,与组织的界面相继发生急、慢性炎症反应,直至材料与组织完全相容,理想的植入材料应当与组织间形成无界面的结合。(一)材料化学组成与界面植入材料的化学组成是影响界面结合最重要的因素。具有与组织相似化学成分的材料更容易与组织形成良好结合。(二)材料表面性状与界面1、植入材料的表面能材料植入组织后首先与体液相互作用,从表面开始发生浸润、溶解、离子交换等反应,而后逐渐向材料内部扩散。这些反应与反应速度、作用深度和材料的化学成分、表面结构以及反应产物的性质有关。体液对材料的润湿性,很大程度地影响植入材料与机体组织的结合。2、植入材料的孔隙孔隙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为组织细胞向植入材料中生长提供通道和生长场所。(2)增大组织液与植入材料之间的接触表面积,加速反应过程。(3)孔隙有利于局部体液循环,为长入材料内部的新生组织提供营养。(4)组织长入孔隙后与材料形成机械性锁结作用,显著提高两者的结合强度。3、植入材料的形态颗粒状、粉末状、块状材料。外形圆钝的材料与锐利的材料,有孔材料与无孔材料。(三)材料力学性质与界面植入材料本身的力学性质和在应力作用下的力传导性质,必须与植入区组织的力学性能和力的传导性质相匹配,获得良好的力学相容性,提高植入材料的成功率。陶瓷和金属材料与天然牙和骨组织相比,弹性模量高,刚性大。不同形态的人工骨不同形态的人工骨第二节人工牙根材料一、概述1、概念人工牙根是指牙种植体(dentalimplant)埋入骨组织的部分,其作用是将种植体上部修复体承受的咬合力直接传导和分散到颌骨组织中。2、种类及性能特点主要是钛及钛合金,钛及钛合金的弹性模量更接近骨组织,有利于外力的传递。二、钛及钛合金的表面改性为了进一步改善钛及钛合金人工牙根的生物活性、骨传导性、抗腐蚀性和抗摩擦磨损性等性能,目前钛及钛合金人工牙根的表面通常都经过表面处理。(一)机械改性方法主要有切削、磨削、抛光、喷砂、激光蚀刻等,以及其他物理处理、表面清洁方法。(二)化学改性方法1、酸处理去除金属钛表面的氧化层和污染物,10%~30%硝酸和1%~3%氢氟酸的混合酸。2、碱热处理提高金属钛的生物活性,使种植体生成仿生磷灰石,与骨组织形成结合。3、过氧化氢处理改善金属钛的表面生物活性,是一个化学溶解和氧化的过程。4、溶胶-凝胶涂层在钛种植体表面形成陶瓷涂层,提高种植体的生物活性。5、阳极氧化使金属钛获得特定的表面形貌,提高抗腐蚀性、生物活性和骨传导性。优势在于:①表面氧化层与钛基体结合强度高、结构致密均匀;②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可在较大范围内改变氧化层的结构和化学成分;③反应在常温下进行,操作方便,易于掌握。6、化学气相沉积提高金属钛的抗摩擦磨损性、抗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