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损伤概论•口腔颌面部损伤:多因工伤,运动损伤,交通损伤和生活中的意外伤害所致,战争时期则以火器伤为主。•1.口腔颌面部血循环丰富,伤后易形成血肿、水肿,可压迫呼吸道引起窒息,但抗感染与再生修复能力强,易愈合,故在清创术中应尽量保留组织,争取初期缝合。•2.颌面伤常伴有牙损伤,被击断的牙碎片造成二次弹片伤,可将细菌带入深部组织,引起感染。但牙列是诊断骨折的体征,常利用牙作结扎固定的基牙。•3.颌面上接颅脑,易并发颅脑损伤,特征为伤后昏迷史,颅底骨折可伴有脑脊液从鼻孔或外耳道流出。•4.颌面部下连颈部,下颌骨损伤时易伴发颈部伤,造成颈部血肿、颈椎损伤或高位截瘫。•5.颌面部位于呼吸道上端,损伤时因组织移位、肿胀舌后坠等原因造成窒息。•6.口腔是消化道入口,损伤后妨碍进食,应注意口腔卫生,预防感染。•7.口腔颌面部腔窦多,腔窦内存在大量细菌,如与伤口相通,则易发生感染。•8.口腔颌面部有唾液腺、面神经及三叉神经分布,如腮腺受损,可并发涎瘘,如损伤面神经,可发生面瘫,损伤三叉神经出现分布区域麻木。•9.颌面部损伤后,常有不同程度面部畸形,尽量恢复外形和功能,减少畸形。口腔颌面部损伤伤员的急救•一、防治窒息•(一)窒息原因:•1.阻塞性窒息:异物阻塞咽后部,组织移位,肿胀与血肿。•2.吸入性窒息:主要见于昏迷伤员,将唾液、血液、呕吐物等吸入气管。•(二)窒息临床表现:•窒息前驱症状烦躁不安、出汗、口唇发绀、鼻翼煽动和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三凹”征(锁骨上窝、胸骨上窝、肋间隙)。如抢救不及时会发生脉搏减弱、加快等危象直至死亡。•(三)窒息的急救处理:•1.及早清除异物•2.将后坠的舌牵出•3.悬吊下坠的上颌骨骨块•4.插入通气导管保持呼吸通畅•5.气管切开(吸入性窒息)•二、止血•1.压迫止血:指压止血、包扎止血、填塞窒息•2.结扎止血:止血钳结扎•3.药物止血:止血粉、止血纱布、止血海绵等。•三、抗休克:•创伤性休克:安静、止痛、止血和补液,可用药物协助恢复和维持血压。•失血性休克:补充血容量。•休克早期: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平衡盐溶液,30min内快速输入1000ml,并观察血压和全身状况。•中度休克:输入全血为主,适当补充其他液体,开始1h输入1000ml。收缩压低于70mmHg,10-30min内输入全血1500ml。•四、伴发颅脑损伤的急救•颅脑损伤包括脑震荡、脑挫伤、硬脑膜出血、颅骨及颅底骨折和脑脊液漏等。•作为专科医师,处理前应全面判断,而不是急于进行专科手术。对伤情较重伤员,应观察其神智、脉搏、呼吸、血压计瞳孔的变化,瞳孔变化常能反映颅内损伤的程度,如一侧瞳孔变大,常提示同侧颅内有血肿或水肿。•如果鼻孔或外耳道有脑脊液漏出,禁止作外耳道或鼻腔的填塞与冲洗,以免引起颅内感染。对于昏迷的伤员,要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和窒息的发生,必要时做气管切开。•对于烦躁不安的伤员,可给予适量镇静剂,但禁用吗啡,以免抑制呼吸。•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应给予脱水治疗,常用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可同时使用利尿剂与激素,同时补钾,适当补钠。•如果昏迷一度意识清醒或好转,随后转入嗜睡、昏迷,伤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脉搏变慢,血压升高,是硬脑膜外血肿表现,CT确诊后开颅减压。•五、防治感染•口腔颌面部损伤的伤口常被细菌和尘土污染,伤后应及早使用磺胺类和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注射破伤风毒素,预防破伤风。尽早清创缝合。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一、损伤类型:•(一)擦伤:皮肤表层损伤,创面常附着泥沙或其他异物,有点状或少量出血。因皮肤感觉神经末梢暴露,痛感明显。治疗主要是清洗创面,去除附着的异物,防治感染。可用无菌凡士林纱布覆盖,或任其干燥结痂,自行愈合。•(二)挫伤:皮下及深部组织遭受力的挤压损伤而无开放性伤口。伤区的小血管和淋巴管破裂,常有组织内渗血形成瘀斑,甚至发生血肿。主要特点是局部皮肤变色、肿胀和疼痛。挫伤的治疗主要是止血、止疼、预防感染、促进血肿吸收和恢复功能。早期冷敷和加压包扎。血肿较大无菌下针吸淤血,后加压包扎。已形成血肿者,1-2天后热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