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面颈部淋巴结炎第五节面颈部淋巴结炎LymphadenitisofFaceandLymphadenitisofFaceandNeckNeck掌握:面颈部急性淋巴结炎的临床掌握:面颈部急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治疗本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概述一、概述面颈部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分布。淋巴回流汇集到各区域的淋巴结群中,最后通过总淋巴管汇入颈内静脉。淋巴结的功能相当复杂,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参与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及阻止肿瘤细胞的扩散。淋巴结具有吞噬淋巴液中的微生物、吞噬淋巴液中的颗粒物质、吞噬异常细胞等作用,是防御炎症侵袭和阻止肿瘤转移扩散的重要屏障。面颈部淋巴结炎与口腔及牙源性感染密切相关。面颈部的淋巴结大致可分为环形链及垂直链两大群,分别引流不同区域的淋巴液。P15-17二、感染来源二、感染来源牙源性、口腔感染最为常见,一般来说前牙区的感染可引起颏下淋巴结肿大,后牙区的感染多引起颌下淋巴结的肿大。颜面部皮肤感染:疖、痈、损伤等。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根据病原菌,分为化脓性和结核性淋巴结炎。(一)、化脓性淋巴结炎SuppurativeLymphadenitis1、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化脓性淋巴结炎早期表现为淋巴结内的充血、水肿及浆液性渗出,临床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变硬、疼痛,可以活动。若未及时治疗,病变可进人淋巴结化脓期。若此时淋巴结破溃,炎症波及周围组织形成炎性浸润性硬结,皮肤红肿、压痛,淋巴结粘连不活动,最后可在局部形成脓肿。病人可有程度不同的全身反应,如发热、寒战、全身无力、头痛等。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小儿急性患者:烦躁不安,白细胞数急剧上升,如不及时治疗,可并发脓毒血症、菌血症、中毒性休克。儿童的病情比成人更严重,必须高度警惕2、慢性淋巴结炎慢性淋巴结炎病理表现为慢性增殖性过程。临床表现为淋巴结的增大、变硬,可活动,有轻度压痛,可长期存在。一般无全身症状,可以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突然演化为急性化脓性炎症。(二)、结核性淋巴结炎(二)、结核性淋巴结炎tuberculouslymphadenitistuberculouslymphadenitis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轻者仅有淋巴结肿大而无全身症状;重者可伴体质虚弱、贫血或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颌下或颈部单个或多个成串的淋巴结,缓慢肿大、大小不等、质硬,一般无红、热和压痛,无粘连。病变继续发展,淋巴结中心呈干酪样坏死,逐渐液化而破溃,波及周围组织,粘连成团。结核性冷脓肿形成时,局部变软,波动,并穿破皮肤形成窦道,溢出稀薄脓液,可含黄色的或灰白色的干酪样物,伤口经久不愈。淋巴结核的流行病学变化淋巴结核的流行病学变化20世纪70-80年代:男女无差别,多发生于颈部,常伴有肺结核,全身症状明显90年代后:女性多见,腮腺淋巴结结核比例上升,全身症状不明显,,单发结节性肿块增加可能的原因是结核杆菌自身变异、耐药性增加。(我国耐药性达39.9%)四、诊断四、诊断(一)、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作出诊断。可经穿刺抽取脓液来进一步明确脓肿是否形成以及细菌感染的种类。冷脓肿的脓液夹杂有干酪样坏死物,化脓性淋巴结炎脓液为桃花样黄色粘稠脓液。(二)、鉴别诊断:1、化脓性淋巴结炎在颌下区应与化脓性颌下腺炎相鉴别,双合诊时后者的部位更深且固定。在发生化脓性颌下腺炎时,舌下肉阜两侧的导管口可有红肿,挤压腺体时可有脓液流出。2、慢性淋巴结炎应与慢性颌下腺炎、涎腺混合瘤,特别是与颈部恶性淋巴瘤、转移癌相鉴别。有时则需经手术切除后做病理检查才能确诊。33、结核性淋巴结炎应与恶性淋巴瘤、唾液腺多、结核性淋巴结炎应与恶性淋巴瘤、唾液腺多形性腺瘤、颈部转移癌相鉴别,必要时手术摘除形性腺瘤、颈部转移癌相鉴别,必要时手术摘除淋巴结做病理检查。淋巴结做病理检查。误诊的原因:误诊的原因:⑴⑴解剖位置的影响(颌下及腮腺区肿物与结核的早解剖位置的影响(颌下及腮腺区肿物与结核的早期表现相似)期表现相似)⑵⑵辅助检查的选择:结核菌素辅助检查的选择:结核菌素OTOT、、PPDPPD实验实验,,细细针穿吸活检针穿吸活检⑶⑶金标准:病理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