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从海丝特与潘金莲的对比看婚姻中的伦理道德

从海丝特与潘金莲的对比看婚姻中的伦理道德_第1页
从海丝特与潘金莲的对比看婚姻中的伦理道德_第2页
从海丝特与潘金莲的对比看婚姻中的伦理道德_第3页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从海丝特与潘金莲的对比看婚姻中的伦理道德 海丝特是 19 世纪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中的女主人公。潘金莲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个代表人物。这两个女性形象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她们之间有很多差异但也有很多共同点,下面通过对其进行对比,来探讨婚姻中的伦理道德。 一、传统婚姻的牺牲品 意大利著名学者维柯认为,人类历史有三大起源:宗教、婚姻、葬礼。一切民族,无论是野蛮的还是文明的,虽然彼此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隔得很远,却都会在结婚时进行隆重的仪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婚姻对任何民族都是一种永恒、普遍而又神圣的习俗,1 都具有很强的道德约束力。 海丝特和潘金莲虽然所处的历史及文化背景不同,但两人都拥有不幸的婚姻,这是造成她们悲惨命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红字》女主人海丝特•白兰是一个遭受不合理婚姻束缚的典型代表。她年轻美貌,热情奔放。她的丈夫罗格•齐林渥斯(RogerChillingworth)则是一个脸上带着邪气与丑恶,衰老且外貌丑陋,身体畸形的伪善的老学者。在海丝特年纪尚小的时候,他诱惑她结了婚。他们的年龄相差很大,婚后,他没有给海丝特足够的关爱和爱情,两年前与她离散。她从欧洲来到波士顿。随后过着“守寡般”孤独的生活。她在回忆她无爱的婚姻时说“只能把它们当作最丑的回忆了”2 她的爱情断送在没有爱情的婚姻上。然而面对没有丝毫爱情的婚姻,海丝特还是接受了。这是清教思想对她的禁锢,清教所规定的丈夫对妻子的绝对拥有权是造成她婚姻悲剧的原因。在殖民地时期的严酷统治下,清教徒力图使社会宗教化,而清教思想实际上是对人性的压制。 潘金莲是中国文学名著《水浒传》中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且看《水浒传》中对她的描述:“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恨记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3 由此可见,潘金莲并非人们所想的,天生就是淫妇。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她不愿做大户的玩物,而大户因此报复于她,把她嫁给“三寸丁谷树皮”,长相猥琐,懦弱无能的武大郎。潘金莲成了大户与武大郎之间交易的牺牲品。她与武大郎没有爱情,却无法摆脱这个婚姻。中国封建社会里的女人遵守封建礼教“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束缚,4 在这样的道德观念下,她没有选择婚姻的自由...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