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津液复习骨创伤二科临床教学用李骥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既是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气一、气的基本概念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是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动力。二、气的生成禀受于父母—先天之精气(一)气的主要来源:脾胃所运化--水谷之精气后天之精气肺吸入--自然界之清气1.肺为气之主(二)气的生成与脏腑的关系:2.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3.肾为气之根三、气的生理功能(一)推动作用:激发、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推动血和津液的生成、运行、输布。“气行则血行”、“气行则水行”推动作用减退时----早衰、生理活动减退。(二)温煦作用:指阳气气化,温煦人体,维持人体正常的阳气。阳气多----产热多;阳气少----产热少“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三)防御作用:气具有护卫肌表,抗御邪气的作用。气之防御正常----邪气不易侵入,或虽有侵入也不易发病,或即使发病,也易于治愈。气之防御减弱----抗邪能力下降,易感疾病,且病后难愈。(四)固摄作用:1、固摄血液,保证血液在脉中的正常运行,防止其溢出脉外;2、是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等,控制其分泌量、排泄量,防止体液丢失;3、是固摄精液,防止妄泄。四、气的运动形式(1)气机—气的运动,有生命活动,就有气的不断运动。(2)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升指气的上升,如脾气主升;降指下降,如胃气主降;出是向外,如肺呼出浊气为出;入是指气向内,如肺吸入清气为入。气的运动,只有在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中,才能得到具体体现。(3)气运动的意义:人体的生命活动是脏腑升降出入运动的表现。如先天之气,水谷之气和吸入的自然界清气,都必须经过升降出入才能布散全身,发挥其生理功能。精血、津液也必须通过气的运动才能在体内不断地运行流动,以濡养全身。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必须依靠气的运动才得以完成,他们之间的互相联系和协调也必须通过气的运动才得以实现。故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停息,就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止。(4)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势当气的运动出现异常变化,升降出入之间失去协调平衡时,概称为“气机失调”。气的运动失调气滞:气在局部发生阻滞不通。气逆:气的上升太过,下降不及。气陷:气的下降太过,上升不及。气脱:气的外出太过,不能内守。气闭:气内结于内,不能外出。脏腑气机失调肺失宣降,脾气下陷,胃气上逆,肾不纳气,肝气郁结等。五、气的分类先天之气后天之气父母之精气水谷之精气自然界之清气B.宗气B.宗气C.卫气C.卫气肾藏精脾胃运化肺主呼吸A.元气D.营气通过三焦循行全身。具有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激发和调节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作用,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B.宗气人体积聚于胸中。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与视听言动等机能相关。D.营气运行于脉内。化生血液;营养全身。C.卫气运行于脉外。温养脏腑组织;调节腠理开合,汗液排泄,维持体温的恒定;抗御外邪。A.元气血一、血的基本概念是循行于脉中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血的生成1.来源于水谷精微,脾胃是血液的生化之源2.营血入血脉有生化血液的作用3.精血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三、血液的循行血液要充盈1、必备条件脉道要完整通畅全身各脏腑功能正常特别是心、肺、肝、脾四脏。2、方式:《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心食气胃(脾)入浊气归肺经气皮毛输精脉(全身)(大循环)(小循环)【水谷精气经门静脉入肝,再与静脉血(浊气)合入于心,再通过肺循环,肺朝百脉,血液成为动脉血,就有可利用的精微,再经主动脉运行到外周,供全身毛脉调用(微循环),各脏腑各取所需。】3、血液循行与脏腑的关系:主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