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期间严重并发症的防治杨晓明•全身麻醉期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有两类:①由于疾病本身的原因或病情突然发生变化,以及手术麻醉应激和药物所导致的后果,如对麻醉药的敏感,恶性高热和心脑血管意外等。②是由于麻醉实施中一些事物,如麻醉机装置失灵或操作不当,用药不当或过量,病情观察或判断失于粗疏等,这一类的失误通过提高麻醉医师的素质和责任感,绝大多数是可以预防或避免的。完全避免麻醉并发症发生是困难的,但如麻醉医师能意识到在围麻醉期各阶段都有可能发生麻醉并发症,并制定出必要防范措施,则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下面将与病人疾病情况、麻醉操作与管理不当、麻醉药影响及麻醉器械故障有关的并发症介绍如下。第一节呼吸道梗阻•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必经之路,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进行有效通气的前提。各种原因的呼吸道梗阻和呼吸道高敏反应是造成通气障碍的原因,若处理不及时和不当,导致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与高二氧化碳血症,甚至死亡。麻醉期间呼吸道梗阻多为急性,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梗阻,按阻塞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阻塞。呼吸道梗阻后临床表现为胸部和腹部呼吸运动反常,不同程度的吸气性喘鸣,呼吸音低或无呼吸音,严重者出现胸骨上窝和锁骨上窝下陷,以及肋间隙内陷的“三凹征”,病人呼吸困难,呼吸动作强烈,但无通气或通气量很低。常见的呼吸道梗阻有以下几种。一、舌后坠•舌后坠是麻醉期间最常见的上呼吸道阻塞。由于镇静药、镇痛药、全麻及肌松药的应用,使下颌骨及舌肌松弛,当病人仰卧时由于重力作用,舌坠向咽部阻塞上呼吸道。舌体过大、身体矮胖、颈短、咽喉壁淋巴组织增生以及扁桃体肥大者,更易发生舌后坠。当舌后坠阻塞咽喉部,如为部完全阻塞,病人随呼吸发出强弱不等鼾声;如为完全性阻塞,即无鼾声,只见呼吸动作而无呼吸交换,spo2呈进行性下降,用面罩行人工呼吸或挤压呼吸囊时阻力很大。对舌后坠采用最有效的手法,是病人头后仰的同时,前提下颌骨,下门齿反咬与上门齿。根据病人不同的体位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气道完全畅通。如上述手法处理未能解除梗阻,则应置入鼻咽或口咽通气道。但置入时有可能诱发病人恶心、呕吐、甚至喉痉挛,故应密切观察。极少数病人才需重行气管插管。二、分泌物、脓痰、血液、异物阻塞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常见于吸入对气道刺激性的麻醉药。肺手术病人如支气管扩张、肺化脓症、肺结核空洞病人,术中常见因大量浓痰、血液及坏死组织堵塞气道或淹没健肺的情况,鼻炎腔、口腔、唇裂手术病人,更易发生积血及敷料阻塞咽部。此外,有时还遇到脱落的牙龈或义齿阻塞气道的情况。监测spo2能及时发现气道阻塞。为防止上述情况发生,术前用药应给足量颠茄类药,对“湿肺”(大咯血)病人应采用双腔插管,并注意术中吸净呼吸道。对口鼻咽腔手术病人,为确保气道通畅,应常规行经鼻腔或口腔气管插管,以防血液误吸。此外,对松动的牙齿及义齿,应与麻醉前拔出或取出。三、反流与误吸•全麻过程中,易引起呕吐或胃内容物反流的几种情况:①麻醉诱导时发生气道梗阻,在用力吸气时使腹膜腔内压明显下降;同时受头低位的重力影响。②胃膨胀除了与术前进食有关外,麻醉前用药,麻醉和手术也将削弱胃肠道蠕动,胃内存积大量的空气和胃液或内容物,胃肠道张力下降。③用肌松药后,再气管插管前用面罩正压吹氧,不适当的高压气流不仅使环咽括约肌开放,使胃迅速胀气而促其发生反流;同时喉镜对咽部组织牵扯,又进一步是环咽括约肌机能丧失。④病人咳嗽或用力挣扎;以及晚期妊娠的孕妇,由于血内高水平的黄体酮也影响到括约肌的机能。⑤胃食管交接处解剖缺陷而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如膈疝病人,置有胃管的病人也易发生呕吐或反流;带有套囊的气管内导管,在套囊的上部蓄积着大量的分泌物也易于引起误吸。⑥药物对食管括约肌功能的影响,如抗胆碱能药物阿托品,东莨菪碱和格隆溴铵对括约肌的松弛作用,吗啡,哌替啶和地西泮则可降低括约肌的张力。琥珀胆碱因肌颤,使胃内压增高,引起胃内容物反流。(一)误吸胃内容物•病人发生误吸严重程度与急性肺损伤的程度,与误吸胃内容物理化性质(如pH、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