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青年卒中主要内容•一.青年卒中的定义和流行病学•二.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征•三.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四.青年缺血性卒中的治疗、预防和预后主要内容•一.青年卒中的定义和流行病学•二.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征•三.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四.青年缺血性卒中的治疗、预防和预后一.青年卒中的定义和流行病学•青年卒中(YoungSroke)指18-50岁之间青年人发生的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等,缺血性卒中更常见且呈上升趋势。一.青年卒中的定义和流行病学•每年全球有200万新发青年卒中患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调查显示,青年脑卒中的发病率为5-40/10万(年)。在整体卒中的人群中,约10-20%的卒中是青年卒中。其发病率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在中国最新的数据显示,整体卒中的首次发病年龄较欧美平均低10岁,说明中国的青年卒中更值得引起重视。一.青年卒中的定义和流行病学全球青年卒中的发病率差异来源:BootE.etal.JNeurolNeuresurgPsychiatry2020一.青年卒中的定义和流行病学•青年卒中的患病率及病因分布也有明显的种族差异,比如说非洲裔、西班牙裔、亚裔青年卒中的发病率高,其中亚裔青年卒中的常见病因多见于烟雾病、颅内动脉夹层等。一.青年卒中的定义和流行病学2016年全球卒中负担,自30岁起卒中患病率显著升高来源:GBD2016StrokeColeborates.LancetNeurol2019一.青年卒中的定义和流行病学•青年卒中人群,总体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在<35岁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在>35岁的人群中,男性多于女性,说明青年卒中的危险因素具有明显性别差异。女性多具有慢性系统疾病(免疫病等)、偏头痛、妊娠、口服避孕药等因素。男性更易具有传统血管病危险因素,且男性青年卒中死亡率和复发风险显著高于女性。主要内容•一.青年卒中的定义和流行病学•二.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征•三.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四.青年缺血性卒中的治疗、预防和预后二.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征•青年并非卒中的好发年龄,临床上需要避免漏诊误诊。部分病人可呈现为假性卒中和卒中的不典型表现(strokemimicsandstrokechameleons),如患者发病不典型,发病前或发病时伴有头痛、发热等伴随症状,卒中症状易被忽视,另外偏头痛、癫痫等为青年常见病,可伴有一过性急性症状,易误诊为卒中,所以这类病人更值得临床大夫关注。二.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征•部分青年卒中发病有明确诱因,如外伤、特殊动作、用药等,对诊断有提示意义。部分青年卒中患者的临床复杂,可伴有其它神经系统或全身症状体征。影像学的梗死灶特征对病因有一定的提示意义,多部位梗死更倾向于心源性,后循环卒中更倾向于PFO或椎动脉夹层。总之,在青年卒中的诊疗过程中,首先应该判断是否为卒中事件,重视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避免过度的依赖影像学等辅助检查。主要内容•一.青年卒中的定义和流行病学•二.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征•三.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四.青年缺血性卒中的治疗、预防和预后三.病因、危险因素•青年卒中病因复杂,卒中病因分型(TOAST分型)中其它原因和不明原因比例高,既往报道1/3的青年卒中患者为隐源性卒中,随着治疗诊疗手段的进步及诊疗规范化,隐源性卒中比例下降。早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传统的血管病危险因素在青年卒中仍然是最常见的,仍需首先考虑。三.病因、危险因素•可控制的血管病危险因素在青年卒中比例中的患病率逐年上升,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合并两种以上的危险因素,应尽量发现患者潜在的病因机制或危险因素,并加以治疗和控制。自身免疫病、感染、肿瘤、放疗等即可作为卒中的直接病因,也可作为危险因素加速早发动脉粥样硬化。三.病因、危险因素•目前缺乏规范化的病因诊断流程,为诊断青年卒中病因可能需进行多方面的辅助检查。随着青年卒中发病率升高,医生对其认知和重视程度增加,大量辅助检查被无选择的应用于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青年缺血性卒中根据TOAST病因分型后,大部分患者为不明原因或其他原因,基于TOAST分型指定的诊断流程往往不能满足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诊断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