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建设风险评估报告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办法》有关规定, 我们组织开展了对单位各部门的风险评估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风险评估活动组织情况(一)工作机制。本次风险评估活动,是在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财务科具体组织实施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内控办)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二)风险评估范围1、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分为:单位层面风险和业务活动层面风险。①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组织架构风险: 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 部门职责不清晰、 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经济决策风险: 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 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导致的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单位岗位职责不明确、 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导致的风险。②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本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政府采购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1、风险评估程序。风险评估小组先研究制定了风险评估工作计划,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任务; 其次组织召开了由直属单位及各科室的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对风险评估活动做出了动员和安排,要求直属单位及各科室先进行自查,查找风险点, 向风险评估小组汇报自查情况;再次,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根据直属单位及各科室的自查情况,选择关键单位(科室)和自查风险点少的单位(科室)进行重点检查,对其他单位(科室)也进行了快速检查;最后,根据直属单位和各科室的自查情况、 现场检查的工作底稿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风险分析, 组织编写风险评估报告。2、风险评估方法。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采用了风险清单法、文件审查、实地检查法、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以及小组讨论和访谈等方法以识别风险;采用了概率分析法、情景分析法和风险坐标图法以分析风险。二、风险评估活动发现的风险因素(一)单位层面风险因素。单位的部分内控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没有定期轮岗。(二)业务层面风险因素1、单位预算未分解下达至各科室及业务部门,可能导致预算权威性不足,执行力不够;2、单位未按规定建立票据台帐,不符合财务管理要求;3、单位支出事项未严格按照审批权限执行,不符合收支业务管理制度要求;4、单位在部分资产采购时未严格按规定填写政府采购计划申请表,仅用供货方清单代替,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