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第一节心脏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分娩、及产褥期均可使心脏病患者的心脏负担加重而诱发心力衰竭,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第二位,为非直接产科死因的第一位。血容量较孕前增加40%~50%血容量32~34周达高峰【妊娠对心脏病的影响】妊娠期心率增加10次/分心脏左移,出现杂音第一节心脏病二、分娩期第一产程①周围阻力血压子宫收缩中心静脉脉压②每次宫缩回心血量增多,心排出量增多24%↑(250-500ml→体循环)第二产程①子宫收缩周围阻力及血压腹壁肌及骨髂肌收缩内脏血液心脏肺循环阻力增高右向左分流腹压升高②屏气②胎盘循环停止子宫血窦的血500ml回心血液减少回心血液增加第三产程心衰①腹压骤减内脏瘀血三、产褥期:产后3日是心脏负担较重的时期血容量:子宫收缩→部分血液入体循环,孕期组织间潴留液也开始回到体循环→血容量↑。故仍应警惕心衰的发生。妊娠32-34周、分娩期及产褥期的最初3日内,心脏负担最重,是患有心脏病孕产妇最危险的时期。妊娠合并心脏病对母儿的影响•不宜妊娠的心脏病患者一旦妊娠,或妊娠后心功能恶化者,流产、早产、死胎、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围生儿死亡率是正常妊娠的2-3倍。心脏病孕妇主要死亡原因是心力衰竭和严重感染。•一部分先心病与遗传有关,双亲一方有先心病,其后代先心病及其他畸形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增加5倍心脏病患者心功分级据患者主观分级•I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II级:一般体力活动稍受限,活动后心悸、轻度气短,休息时无症状。•III级:一般体力活动显著受限,休息时无不适,轻微日常工作即感不适、心悸、呼吸困难,或既往有心衰史。•IV级: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仍有心悸、呼吸困难等心衰表现。心脏病患者心功分级据患者客观分级•A级:无心血管病的客观依据•B级:客观检查属于轻度心血管病•C级:属于中度心血管病患者•D级:属于重度心血管病患者其中轻、中、重没有明确的规定,可将患者的两种分级并列,如II级C等早期心衰的诊断•一、轻微活动后即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二、休息时心率每分钟超过110次,呼吸频率每分钟超过20次。•三、夜间常因胸闷而坐起呼吸,或到窗口呼吸新鲜空气。•四、肺底部出现少量持续性湿啰音,咳嗽后不消失。处理原则一、非妊娠期心脏病患者耐受能力的判断1、加强孕前指导心功能Ⅰ~Ⅱ级允许怀孕心功能Ⅲ级以上有心衰史,且伴有其他内外科疾病近期活动风湿热先天性心脏病紫绀型不允许妊娠,采取避孕措施处理原则二、妊娠期1、终止妊娠:凡不宜妊娠的心脏病孕妇,应在妊娠12周前行人工流产。妊娠超过12周时,终止妊娠其危险性不亚于继续妊娠和分娩,因此应密切监护使之度过妊娠和分娩。对顽固性心衰的病例,应在严密监护下行剖宫取胎术。2、定期产前检查:能及早发现心力衰竭的早期征象。<20周,1次/2周;>20-32周,1次/周;有早期心衰征象应立即住院;孕期顺利者,亦应在36~38周住院。I级风险以及II级风险的女性:•第一个警示迹象是持续的肺泡音,常伴有夜间咳嗽。•活动能力的突然下降、费力性呼吸困难逐渐加重、咳嗽时有憋闷感。•临床体征包括咯血、逐渐加重的水肿以及心动过速。•感染被认为是诱发心衰的重要因素。3、防治心衰:(1)避免过劳及情绪激动。每日至少10h睡眠。(2)高蛋白、高纤维素、低盐、低脂肪饮食。孕期体重不宜超过10kg,16周后盐入量<4~5g/日。(3)防治各种心衰诱因:如上呼吸道感染、贫血、心律失常等。三、分娩期:•妊娠晚期应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1、阴式分娩:心功能I-II级,胎儿不大,胎位正常,条件良好者可考虑严密监护下阴式分娩。第一产程:镇静剂消除紧张,有心衰征象则半卧位?,高浓度吸氧,抗菌素预防感染。第二产程:避免屏气?,应行会阴侧切、胎头吸引产钳助产以缩短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产后腹部压沙袋?1kg,持续24h,避免产后出血,使用缩宫素。2、剖宫产:对胎儿偏大,产道条件不佳及心功能III~IV级者均应选择剖宫产。术中、术后严格限制输液量。不宜妊娠者同时输卵管结扎。四、产褥期1).产后1-3日,避免劳累防心衰2).防治感染后一周左右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