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西安市是陕西省省会,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地质地貌有秦岭山区、骊山丘陵区、黄土台塬区及关中的渭河平原区,是陕西省粮、棉、油、瓜果、蔬菜生产的重要基地。1.1 自然地理概况1.1.1 地理位置西安市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八百里秦川中部的渭河两岸。地理坐标北纬33° 39′ ~34°45′ ,东经 107° 40′ ~ 109° 49′ ,东西长 204Km,南北最大宽约116Km,面积 10108Km2。地形南高北低,呈阶梯结构,从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秦岭山地、黄土丘陵沟壑,黄土台塬、山前冲洪积扇,渭河及其支流冲击平原。平原地区高程400m左右,黄土台塬区500~700m之间,浅山丘陵区500~1000m,秦岭中高山区800~3000m,秦岭山地是西安市水资源涵养区。1.1.2气候概况西安市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是多年平均气温为13.3 ℃,日照时数 1684~2243h, 平原区干旱指数为1.29 ~ 2,无霜期 220d 左右,最大冻土厚度为45cm。西安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40.4mm,其中秦岭山区835.6mm,台塬区 708.5mm,丘陵区 700.1mm,平原区 637.5mm,降水受地形影响明显,总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增加,最低值在渭北,关山站多年平均降水量515.7mm,最高值为秦岭山区960.3mm,相差近一倍。 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多集中在 7、8、 9、10 四个月,占全年总降水量60%以上,最高达77.1%。蒸发量在地区分布上与降水量相反,变化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减少,平原区向山区递减。1.1.3河流水系西安市区域地貌,98.43%的面积在黄河流域,1.57%面积在长江流域;西安市主要河流水系分布纵横交错,素有“八水绕长安”的美称。市区东有灞河、浐河,南有潏河、滈河,西有皂河、沣河、涝河、黑河,北有渭河、泾河、石川河等,其中集水面积大于50Km2 的河流 40余条,大于1000Km2的河流有六条。除渭河、泾河及石川河是过境河以外,其余均为境内河流,都发源于秦岭北麓和骊山丘陵区,由南向北经过洪积、冲击平原注入渭河,为渭河的一、二级支流,峪口以上山高林密,人迹稀少,水量充沛,河流上游水质良好,是西安市地表水的主要来源。1.2 社会经济概况1.2.1社会情况西安市总面积10108Km2,中心城区227Km2。辖“ 9 区 4 县”即: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另有“ 5 园区 1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