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VIP免费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_第1页
1/38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_第2页
2/38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_第3页
3/38
DSM-IV-TR双相障碍分类概述双相障碍分类概述*症状不符和躁狂或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具有双相障碍的特点,但不符和任何一种双相障碍的标准许多次轻躁狂发作和抑郁症状*持续至少2年一次或多次重症抑郁发作,至少有一次轻躁狂发作一次或多次躁狂或混合发作,通常伴有抑郁发作未定型的双相障碍(NOS)环型双相II型双相I型First,ed.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4thed.TextRev.Washington,DC: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2000:345-428.双相情感障碍的表现是多维的轻躁狂躁狂抑郁躁狂复发维持心境恶劣心境障碍的分型单相单次发作心境恶劣单相反复发作双相I型双相II型单相情感高涨型环型双相情感障碍——一种持续终生的疾病特别顽固的精神健康问题至少半数时间有症状即使在没有症状的时期,也可能损害社会功能躁狂/轻躁狂20%混合状态13%双相I型障碍患者在12.8年的随访期内约有一半时间出现情绪症状主要是抑郁症状•抑郁发生率是躁狂的3.5倍•90%的患者至少经历了1周的抑郁症状•抑郁预示着严重的疾病负担(躁狂并没有)抑郁67%有症状时间47%没有症状的时间53%Juddetal.ArchGenPsychiatry.2002;59:530-537.长期出现抑郁症状的频率长期出现抑郁症状的频率((随访期间出现症状的时间比随访期间出现症状的时间比)双相情感障碍:病情通常未被诊断60%有双相症状的患者在初次发作的6个月内未得到治疗35%的双相障碍患者在首发症状后的10年内都未寻求治疗。BPD首发年龄多在15~20岁,而确诊在25~30岁,诊断延误10年左右。34%最初的诊断不是双相障碍正确诊断距第一次就诊的时间平均是8年在获得正确诊断之前,患者平均看3.3位医生2000年全美抑郁与躁郁症协会(DMDA)调查显示60%误诊为单相抑郁而误诊为单相抑郁,使用不正确的治疗,会导致严重的后果55%的患者在抗抑郁治疗期间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延长兴奋时间23%的患者发生新的或加速快速循环发作LishJDetal,JAffectDisord1994诊断标准问题对轻躁狂或躁狂发作认识不足患者不会自行报告往往不被看成是一种疾病社会上常常被看作是正常的或比较好的目前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双相障碍的诊断率双相障碍的诊断率诊断为双相障碍只诊断为抑郁而非双相障碍既没有诊断为抑郁也没有诊断为双相障碍20%31%49%80%被筛查出是双相阳性的患者被漏诊HirschfeldRM,CalabreseJR,WeissinanMMet.alScreeingforBipolardisorderinthecommunity.JClinPsychiatry2003Jan;64(1):53-9。双相情感障碍一种高度遗传,且与大脑相关的疾病主要的遗传因素多基因16个不同的染色体相关部位终生患BPD的风险是直系亲属5%-10%多卵双胎50%-70%大脑的结构性和功能性异常杏仁核、前扣带回和前额叶皮质、豆状核、丘脑/下丘脑RiedelWJ.PsycholMed.2004;34:3-8.StrakowskiSM,etal.ExpertOpin.Pharmacother.2003;4:751-760.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与单相抑郁区别提示躁狂家族史起病年龄更早,25岁以前抑郁发作次数更多处于发病状态的时间相对更多睡眠过度精神运动性迟缓产后发作体重增加抑郁不典型一过性出现兴奋发作有过精神病性症状抗抑郁疗效不好,使用过三种以上的抗抑郁剂抗抑郁治疗诱发躁狂轻躁狂人格双相情感障碍发达国家位居第6的医学致残疾病双相障碍的患病率约为3%终生患病率BPI:0.8%-1.7%BPII:0.5%-1.9%双相障碍谱系:3%-5%抑郁居多首次发作:抑郁>躁狂女性常见BPII,快速循环型、焦虑躁狂型、抑郁症状AngstJ,etal.JAffectDisord2003;73:133-146.1.Postetal.ClinNeurosciRes.2002;2:142-157.2.Ketteretal.JClinPsychiatry.2002;63:146-151.识别和治疗双相抑郁十分重要识别和治疗双相抑郁十分重要双相抑郁比躁狂更普遍1双相抑郁的平均发作时间长于躁狂2>20%的双相抑郁发作呈慢性2新药(抗癫痫药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主要具有抗躁狂作用而非抗抑郁作用2双相抑郁障碍的特征双相抑郁障碍的特征大约27-65%重性抑郁症最后改诊为双相障碍大约0-37.5%复发性抑郁转换为双相障碍有双相障碍家族史25岁以前起病抑郁周期急性起病有过度睡眠-迟滞现象药源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