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的固定搬运目的限制骨折部位的活动,减轻疼痛,避免骨折断端相互摩擦而损伤血管、神经和重要脏器,便于伤员的搬运。适应症适用于四肢骨折、脊柱骨折、骨盆骨折等。固定骨折的主要症状1、疼痛:骨折部位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部有明显的压痛,可用骨摩擦音。2、肿胀:由于骨折端小血管的损伤和软组织损水肿,故骨折部位可出现肿胀。3、畸形4、功能障碍。5、大出血:大出血多见于骨盆骨折。固定的方法及材料夹板:用于扶托固定伤肢,其长度宽度要与伤肢相适应,长度一般要跨伤处上下两个关节。没有夹板时可用树枝、竹片、厚纸板、报纸卷等代替。敷料:用于垫衬的如棉花、布块、衣服等;用于包扎捆绑夹板的可用三角巾,绷带、腰带、头巾、绳子等,但不能用铁丝、电线。操作方法•1、肱骨骨折•2、前臂骨折•3、大腿骨折•4、小腿骨折注:开放性骨折时,不可牵引患肢(防止刺出的骨端退回伤口),如有自动退回,应注明。•1、肱骨骨折用一长夹板置于上臂外侧,另一短夹板放于上臂内侧,用绷带固定后,屈肘90°,再用三角巾将前臂悬吊于胸前。•2、前臂骨折使伤员屈肘90°,拇指向上,取两夹板(长度超过患肢肘、腕关节)分别置于前臂的内、外侧,然后用绷带固定,再用三角巾将前臂悬吊于胸前。使用三角巾悬吊法的注意事项:使用三角巾悬吊法的注意事项:•(1)三角巾悬吊法在应用过程中应及时调整松紧度。调整的原则是保持肘关节屈曲90º,手略高于肘;•(2)颈后结不宜在正后方,防止患者仰卧位时不适;•(3)包扎好后应询问患者舒适与否,并及时调整。3、大腿骨折先保护好伤口,再将带子从关节部穿过,并将其拉至指定位置,在两腿之间的空隙处填放毛巾。将患腿恢复功能位,8字固定踝部,之后依次固定各部位。注:1、绑踝部时,应牵引使得腿部保持功能位。2、带子放置:从健侧穿入,踝部1个,膝部3个。3、带子固定位置及顺序:踝部1个(8字),膝部下方1个,骨折上端1个,骨折下端1个。4、小腿骨折先保护好伤口,再将带子从关节部穿过,并将其拉至指定位置,在两腿之间的空隙处填放毛巾。将患腿恢复功能位,8字固定踝部,之后依次固定各部位。注:1、绑踝部时,应牵引使得腿部保持功能位。2、带子放置:踝部2个,膝部2个。3、带子固定位置及顺序:踝部1个(8字),膝部1个,骨折上端1个,骨折下端1个。注意事项•1、开放性骨折时,不可牵引患肢(防止刺出的骨端退回伤口),如有自动退回,应注明。•2、固定时,应先固定骨折上端,再固定骨折下端。•3、打结时不可使结直接接触皮肤,应垫上毛巾,或者将结打在夹板上。搬运目的:为及时、迅速、安全地转运伤员至安全地带,防止再次受伤。用物:现场搬运多为徒手搬运,也可使用一些搬运工具,常用搬运工具有床板、梯子、担架,或用绳子和两根木棍制成临时担架等。搬运原则与注意事项1、评估现场环境;伤病者伤势、体重;运送路程;急救人员体力、可能遇到困难等再决定搬运的方法与工具2、及时安全地将伤员搬至安全地带3、搬运前,作简单检查、适当和必要的初步救护4、切勿假设伤病者能自己坐起或站立5、如没把握,切勿尝试!6、保持平衡、站稳脚步,切勿操之过急7、保持腰直、用大腿肌肉力量,避免弯腰8、忌屏住呼吸;尽量将重量贴近自己身体9、尽量动员人手,确定大家明白搬运步骤搬运方法徒手搬运法担架搬运法徒手搬运的方法单人搬运法双人搬运法三人或多人搬运法单人法扶行法抱持法背负法拖行法爬行法扶行法背负法抱持法拖行法爬行法扶行法适用于较轻、清醒、无骨折,能步行伤者救护者站在伤者一侧,使病员一侧上肢绕过自己的颈部;用手抓住伤员的手,另一只手绕到伤员背后,搀扶行走。抱持法适用于体重较轻伤者。是短距离搬运的最佳方法,脊柱/大腿骨折禁用此法。救护者蹲在伤员的一侧,面向伤员,一只手臂从伤员的腋下绕到的背后,另一只手臂放在伤员的大腿下,然后抱起。背负法适用清醒、体重轻的伤者(尤其溺水者)。胸部损伤,四肢、脊柱骨折禁用此法。救护者背向伤者蹲下,嘱伤者用双臂从救护者肩上伸到胸前,两手握紧;双手绕过伤者大腿,并抓紧自己腰带,慢慢站起,保持背挺直。若伤者卧地不能站立,救护员可躺在病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