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与处理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与处理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与处理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与处理徐煜徐煜概论•四肢血管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处理不当可造成明显的功能障碍,甚至肢体坏死。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四肢血管损伤在战时与平时均较常见。一、二次世界大战占1%;越南战争占2.5~3.2%;近年来国内统计占3%。概论•影响四肢主干血管损伤预后的医疗因素主要是早期正确的诊断和处理•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救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一、二次世界大战以结扎为主,截肢率49%。近30年来诊断方法改进和血管修复为主,截肢率0~13.5%。四肢主要血管的解剖生理上肢动脉四肢主要血管的解剖生理下肢动脉四肢主要血管的解剖生理四肢静脉的特点:分深静脉、浅静脉。越靠肢体近端,深静脉的作用越大;越靠肢体远端,浅静脉的作用越大。上肢腕关节以下,下肢踝关节以下主要靠浅静脉回流。浅静脉壁较厚而深静脉壁较薄。四肢主要血管的解剖生理血管壁的组织结构:外膜:疏松结缔组织,滋养血管和支配血管舒缩的植物神经纤维主要分布于此层。中膜:环行的平滑肌纤维和弹力纤维为主。内膜:表面有光滑的内膜。四肢主要血管的解剖生理四肢不同类型血管的结构特点大的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腘动脉:中膜相对较薄,中膜内弹力纤维丰富。血管弹性好而收缩性较差—弹性动脉。小动脉—掌、指动脉:中膜相对最厚。收缩性强,在寒冷、缩血管药物、交感神经兴奋等因素刺激下可发生强烈收缩—肌性动脉。中等大小动脉—尺、桡动脉、胫前、胫后动脉:介于上述两者之间。静脉—管壁薄,中膜、内膜相对较薄,外膜相对较厚。四肢主要血管的解剖生理四肢不同类型血管的结构特点。四肢主要血管的解剖生理病因及分类外伤原因:锐性损伤。钝性损伤。牵拉、撕裂伤。损伤类型:血管断裂:部分断裂。完全断裂。血管挫伤血管痉挛与外界是否相通:开放性损伤闭合性损伤病因及分类病因及分类损伤程度临床表现出血血流损伤程度临床表现出血血流00+++(+)+++++000(+)0或++++血管断裂血管挫伤血管损伤后的病理生理血管受到机械外伤力后主要发生以下继发性变化:•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局部出血•肢体缺血血管痉挛与血栓形成的关系血小板缩血管物质释放血管痉挛血流缓慢血栓形成局部出血•早期出血—血管断裂:完全断裂、不全断裂。•晚期出血—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破裂;—血管周围组织坏死血管壁坏死血管壁破裂。•外出血—开放性损伤。•内出血—闭合性损伤—血肿。肢体缺血的影响因素一、肢体的残余血流量:损伤血管堵塞的程度—血管损伤类型—血管损伤程度周围侧枝循环的建立—血栓形成的范围—侧枝血管损伤情况—肢体组织压力肢体缺血的影响因素侧枝循环的建立肢体缺血的影响因素二、组织对缺氧的耐受能力:组织类型结缔组织>周围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局部温度组织温度高组织代谢率高缺氧耐受力差临床表现及诊断一、出血:动脉>静脉,不全断裂>完全断裂。临床表现及诊断二、血肿:静脉出血—血肿张力低;动脉出血—血肿张力高。三、肢体肿胀:原因—血肿;—主要回流静脉堵塞。严重者可形成张力性水疱。临床表现及诊断四、肢体缺血表现:动脉性缺血静脉性缺血混合性缺血皮肤颜色苍白暗紫暗灰皮肤温度低低低肢体肿胀不肿或瘪陷肿胀肿胀毛细血管充盈反应慢无快无不定以上项目应综合判断,不典型时易误判。临床表现及诊断五、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注意:许多情况远端脉搏仍存在:损伤血管未完全堵塞,单纯静脉损伤,保留有一定的侧枝循环。应与健侧对比。注意区分严重休克造成的脉搏消失或减弱。六、神经肌肉麻痹肢体感觉减退或消失,其范围没有神经干或脊髓损伤的分布特征。肌力减退或消失,有时表现为某一肌群较明显。临床表现及诊断七、其它:超声Dopplar检查;血管造影。闭合性血管损伤与骨筋膜室综合症的鉴别诊断一、闭合性血管损伤的原因钝性暴力损伤尖锐骨折端移位造成的锐性损伤二、闭合性血管损伤的特点无创口,无外出血,易漏诊。血管损伤范围广,易伤及侧支,同时因肢体肿胀严重,因此肢体缺血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