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科目数学教学对象七年级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1、本节课是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二小节的内容。2、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步骤移项。是学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这一部分内容在方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解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中都要用到。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2)、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3)、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相等关系。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合并同类项”和“移项”,体会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概括能力较弱的特点,本节从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动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采取讨论、 思考、 观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归纳的能力。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自主探索策略:通过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结论,归纳概括。(2)、师生交流: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数学思想。生生交流: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发表个人的见解,对问题进行探讨,互相学习。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教室;幻灯片。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复习回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回顾: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 (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 ,结果仍相等 . 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仍相等. (二)、创设情境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3 本,还剩余20 本;如果每人分4 本,则还缺 25 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如果设这个班有学生x 人,每人分 3 本,共分出了 3x_本,加 上 剩 余 的20 本 , 这 批 书 共(_3x+20_)_ 本。每人分 4 本,需要 4x 本,减去缺少的 25 本,这批书共 (4x-25 )_ 本。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方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提问。教师展示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找出相等关系,合理地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