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目标•(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体树突轴突突起神经纤维★考点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末梢髓鞘2、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脑神经脊神经脑脊髓(1)定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3、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环境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后天形成的反射先天形成的反射三个要点:高等动物刺激反应看下面几幅图,想一想它们属不属于反射?它们有什么区别?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1、反射弧的组成↓↓↓感觉神经末梢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分析和综合处理神经中枢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等效应器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入神经感受器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效应器就是指传出神经的末梢。()2直接刺激效应器引起肌肉的现象也是反射()3只要反射弧是完整的就一定能发生反射。()4效应器受损不能产生反应但可以有感觉()XX√X【练习巩固】例1: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C二、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1、什么是兴奋?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者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考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方式•实验现象++++-图1图4图2图3abababab刺激-++兴奋传导的方式是电信号,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结论:知识梳理(1)形式:电信号(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完善下图所示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外正内负K+外流(协助扩散)外负内正Na+内流(协助扩散)局部电流动作电位电位差双向传导信号传递的方向:内外相反、双向传导例1:在1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练习巩固】Cabcdefbd=df若刺激a,偏转方向是,偏转次数次若刺激c,偏转方向是,偏转次数次若刺激d,偏转方向是,偏转次数次若刺激e,偏转方向是,偏转次数次先左后右2先左后右不偏转先右后左022例3:在同一个神经纤维上,电极连接有以下4种情况,其中ac=cb,当给予适当刺激后,电流计偏转方向相同的是()A.①和②B.①和④C.②和③D.③和④A4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离子转运载体抑制剂)后,是如何变化的()A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依靠的什么结构?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方向是怎样的?3突触小泡是以什么形式释放神经递质的?(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两个神经细胞之间通过突触来传递。1、突触是两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见下图:轴突线粒体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小体2、突触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可以与其它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突触组织液(特异性受体)A神经元轴突兴奋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B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电信号电信号3、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P19)(1)递质的作用: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2)递质的去向:递质发生效应后,很快被酶破坏而失活,其分解产物可重新被利用合成新的递质,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①向传递5、兴奋经过突触的传递方式:4、兴奋经过突触的传递特点: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单原因:小结: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细胞间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