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园林”一词最早出现在 1800 多年前的魏晋时期,是“庭园”的古时称谓,属于造园中的一种类型[1]。到了现代,“园林”己广泛使用在学术和行业系统。1988 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次明确将园林学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划分为三个并驾齐驱的学科。随着国际上该学科的发展,园林学已从传统的 Garden(庭园)发展到近现代的 Landscape(自然风景),所以中国的学者们便在“园林”前加上“风景”二字,以此全面而准确地表达不断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学科。1 风景园林学科的诞生1.1 时代背景19 世纪,工业革命使欧美等大城市迅速膨胀,城市中大气和水体的污染非常严重,加上交通拥堵,噪声嘈杂,卫生条件和精神环境日趋恶劣。这些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于是如何避免城市环境恶化就成了规划建设的首要任务,这在客观上促进了现代风景园林学的诞生。1.2 奥姆斯特德与风景园林1858 年,美国造园大师奥姆斯特德(FrederickLawOlmsted,1822〜1903)主持建设了纽约中央公园。他强调公园建设要保护原有的自然景观,并将传统的庭园设辻扩大到城市公园中,确定了现代公园建设的基本原则,同时大大推动了欧美等国家的城市公园运动。1860 年,奥姆斯特德首次用“LandscapeArchitec(t 风景园林师)"来称呼自己的职业,促进了现代造园的职业化。1898 年,美国风景园林师学会(ASLA)成立,1900 年,哈佛大学首开风景园林学(LandscapeArchitect)课程,标志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的正式建立。2 我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2.1 古典造园学中国园林历史悠久,与西亚、古希腊并称为世界三大造园系统。早在魏晋时期(公元220-420 年),“园林”一辞已出现于当时的诗文中:“白日照园林。”(西晋•张翰)“静念园林好。”(东晋•陶渊明)中国的风景式园林就是在这一时期正式确立了。此后造园的经验和理论不断完善。1634 年,由明代的计成在《园冶》中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古典造园理论。但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中国的造园理论从诞生到成熟,虽然经历了长达一千多年的发展,却始终没能突破古典造园领域,更不可能产生现代的风景园林学科。2.2 解放前的造园学1840 年,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外国列强不但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也把现代的城市公园带入中国,例如,1868 年,中国第一座公园--上海英租界内的外滩公园,还有 20 世纪 20 年代日本占领青岛后修建了新町公园。虽然这些早期的公园都只为侵略者服务,但它们的出现也使得现代园林学的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