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的管理内容前沿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抢救设备的管理危重患者的护理怎样了解并掌握危重患者的情况一、前沿危重患者是指那些病情严重,随时可发生生命危险的患者。这些患者通常患有多脏器功能不全,病情重而且复杂,病情变化快,随时会有生命危险,故而需要严密地、连续地病情观察和全面地监护与治疗。一、前沿抢救危重患者两个重要环节是:急救和重症监护。急救医学的任务及工作重点在于现场抢救、运送患者及医院内急诊三部分。重症监护主要以重症监护病房为工作场所,接受由急诊科和院内有关科室转来的危重患者。二、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一)建立责任明确的系统组织结构1、在接到抢救任务时,应立即指定抢救负责人,组成抢救小组,一般可分为全院性和科室(病区)性抢救两种。全院性抢救常用于大型灾难等突发情况,由院长(医疗院长)组织实施,各科室均参与抢救工作。科室内的抢救一般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实施,各级医护人员必须听从指挥。2、在抢救过程中态度要严肃、认真,动作要迅速准确,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密切配合。抢救时护士可以在医生未到之前,根据病情需要,予以适当、及时的紧急处理,如止血、吸氧、吸痰、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建立静脉通道等。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方案,护士应参与抢救方制定,使危重患者能及时、迅速得到抢救。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抢救方案制定出抢救护理计划,明确护理诊断与预期目标,确定护理措施,解决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二)制定抢救方案(危重患者护理计划/危重患者护理常规)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三)做好核对工作各种急救药物须经两人核对,核对正确后方可使用。执行口头医嘱时,须向医生复述一遍,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完毕需及时由医生补开医嘱。抢救中各种药物的空安瓿、输液空瓶、输血空瓶(袋)等应集中放置,以便统计和查对。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四)及时、准确做好各项纪录一切抢救工作均应作好记录,要求字迹清晰、及时准确、详细全面,且注明执行时间和与执行者。护理记录单如来不及记录的于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五)安排护士参加医生组织的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六)熟悉危重患者的病情、重点监测项目及抢救过程,做到心中有数、配合恰当。三、抢救设备管理1、抢救室急诊室和病区均应设单独固定抢救室。患者病情缓解及时搬出,病区抢救室宜设在靠近护士办公室的房间内。要求宽敞、整洁、安静、光线充足。图示在科室平面图上(二甲要求)2、抢救床抢救床单独固定,最好为多功能床,必要时另备木板一块,以备作胸外心脏按压时使用。抢救设备管理3、抢救车应根据科室特点配制各种常用急救药品、急救用无菌物品以及其他急救用物。4、急救器械应保证各种急救器械的完好,包括给氧系统(氧气筒和给氧装置或中心供氧系统),电动吸引器或中心负压吸引装置,电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简易呼吸器、呼吸机、电动洗胃机等。生命支持类设备应处于应急状态(二甲评审要求)。危重患者的护理(一)危重患者病情监测(二)保持呼吸道通畅(三)加强临床基础护理(四)心理护理四、危重患者的护理对于危重患者的护理,护士不仅要注重高技术性的护理,同时也不能忽视患者的基础生理需要,它是危重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其目的是满足患者的基本生理功能、基本生活需要、舒适安全的需求,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及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应全面,仔细、缜密地观察病情,判断疾病转归。必要时设专人护理,并于护理纪录单上详细纪录观察结果、治疗经过、护理措施,以供医护人员进一步诊疗、护理时作参考。(一)危重患者的病情监测1、中枢神经系统监测包括意识水平监测、电生理监测如脑电图、影像学监测如CT与MRI和脑死亡的判定等。(一)危重患者的病情监测意识障碍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表现为对自身及外界环境的认识及记忆、思维、定向力、知觉、情感等精神活动的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一)危重患者的病情监测意识障碍一般可分为:(1)嗜睡是最轻度的意识障碍。患者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能被言语和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