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前言生态学:研究生物系统与其所处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性的科学。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群体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研究意义:理论:地球进化和生物进化原因实践:开发菌种资源、防治有害微生物、新的微生物农药、菌肥、医药、混菌发酵、生态农业,促进探矿、冶金、环保、提高土壤肥力以及开发生物能等几个概念生物圈: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结合、相作用、相调控而成的动态系统。群落:同一环境中两个以上种群由于生活繁殖上的连锁而构成相依赖、相制约的生物集团。种群: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同种个体组成的能繁殖集团。与同种别地的种群有隔离、有界限。第一节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菌种资源开发本节内容: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二、菌种资源的开发一、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一)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中的环境条件:营养、水分、空气、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条件都适于微生物的生活,是微生物的大本营、也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按种类递减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藻类——原生动物~108~107~106~105~104~103个/g土壤中微生物的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直接关系。表层耕作土中含量最高,耕作层厚度20~30cm,地表土受阳光直接照射,其中微生物含量较低。我国各主要土壤的含菌量(万/克干土)土类地点细菌放线菌真菌暗棕壤黑龙江呼玛2,32761213棕壤辽宁沈阳1,2843936黄棕壤江苏南京1,4062716红壤浙江杭州1,1031234砖红壤广东徐闻5073911磷质石灰土西沙群岛2,2291,10515黑土黑龙江哈尔滨2,1111,02419黑钙土黑龙江安达1,0743192棕钙土宁夏宁武140114草甸土黑龙江亚沟7,8632923嵝土陕西武功9511,0324白浆土吉林皎河1,598553滨海盐土江苏连云港466410.4(二)水中的微生物自然界江河湖海等各种淡水与咸水水域中都生存着相应的微生物。各种水系:水淡水海水地下水:无色杆菌、黄杆菌、革兰氏阳性杆菌、微球菌、诺卡氏菌地表水溪水:营养少、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河水:出现假单孢菌、芽孢、肠杆菌、弧菌、等污水生活污水:荧光、绿脓、变形、枯草、大肠、粪链球菌、病毒和噬菌体生产污水:与所含污物有关海水:种类:多数为革兰氏阴性菌、多嗜盐形态:多有鞭毛,常见多形性、可变为球形、弧形、丝状及螺旋状,个体小;生理:兼性厌氧,生长慢,能在低营养下生活,常产色素,分解蛋白质能力强,解糖能力低,多嗜冷,对热敏感;分布:不均匀,与水深成反比,0~10米——少10~50米——呈上升变化50米以下数量减少常见菌种:假单孢菌、弧菌、螺菌、无色杆菌、黄杆菌水的自净作用在快速流动、氧气充足的水体中,存在着水体对有机或无机污染物的自净作用。原理:好氧菌对有机物的降解;原生动物对细菌的吞噬;噬菌体的裂解;藻类对无机盐的吸收….水源的饮用价值:良好的饮用水细菌含量应在100个/ml以下,当超过500个/ml时,即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更重要的是水中的微生物种类,一般用大肠菌群数作为是否含有病原菌的指标。我国卫生部规定的饮用水标准为:1ml自来水中细菌总数小于100个(37,24h);1000ml水中大肠菌群数小于3个。(三)空气中的微生物空气中的环境条件:无营养和水分、紫外线直射存在状态:漂浮,短暂停留,以吸附于尘埃微粒上的形式存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数与微生物数量有直接关系。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培养皿沉降法空气中微生物的杀灭与去除:紫外线照射、甲醛熏蒸、药物喷雾、过滤除菌等,常用的过滤介质有棉花、纱布、石棉滤板、活性炭或超细玻璃纤维过滤纸等。(四)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工业品:食品:农产品:微生物引起的工业产品的霉腐微生物引起的劣化种类:霉变(mildew,mouldness):由霉菌引起的劣化腐朽(decay)泛指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酶解有机质使其劣化的现象,常见的如由担子菌引起的木材或木制品的腐朽现象腐烂(或腐败,Putrefection,rot)主要指由细菌或酵母菌引起的使物体变软、发臭性的劣化腐蚀(corrosion)主要指由硫酸盐还原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