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课程编码 】B【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适用专业】财务管理专业【 总学时 】54 学时(其中理论36 学时,实验 18 学时,实训 0 学时)【 总学分 】3 学分【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基本要求】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计量经济学是应用数学方法和统计推理等计量技术,根据实际统计资料,对经济理论提出的经济关系进行数量分析的一门经济学科。《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主要讲授理论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理论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原理, 以及运用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应系统地学习《计量经济学》 的全部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 (1)了解现代经济学的特征,了解经济数量分析课程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了解经济数量分析在经济学科的发展和在实际经济工作中的作用; (2)掌握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 (3)能够建立并应用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对现实经济现象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实际分析; (4)具有进一步学习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模型的基础和能力。三、教学课时及其分配理论教学时数: 36 学时;上机实验时课: 18 学时教学内容理论课时数实践课时数第一章导论42第二章简单线性回归模型52第三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32第四章 多重共线性42第五章异方差性42第六章自相关性42第七章分布滞后模型与自回归模型42第八章虚拟变量回归42第九章 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模型42合计54【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内容】四、理论课讲授提纲第一章导 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掌握计量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掌握计量经济研究的运用步骤;掌握变量、参数、数据与模型等概念。教学重点:计量经济研究的运用步骤教学难点:参数的估计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计量经济学一、计量经济学的性质二、计量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二节计量经济的研究步骤一、模型设定二、估计参数三、模型检验四、模型应用第三节变量、参数、数据与模型一、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变量二、参数的估计三、计量经济学中应用的数据四、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三、课堂讨论选题什么是计量经济学四、课外作业选题简答:计量经济的研究步骤第二章简单线性回归模型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总体回归方程和样本方程,掌握古典回归模型的假定;掌握OLS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