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十二公民的跨文化改编与跨媒介实践-2019年文档

论十二公民的跨文化改编与跨媒介实践-2019年文档_第1页
1/16
论十二公民的跨文化改编与跨媒介实践-2019年文档_第2页
2/16
论十二公民的跨文化改编与跨媒介实践-2019年文档_第3页
3/16
论《十二公民》的跨文化改编与跨媒介实践《十二公民》 翻拍自美国庭审片 《十二怒汉》 ,是话剧《喜剧的忧伤》导演徐昂的电影处女作,由何冰、韩童生等十二位活跃在话剧界的戏骨级演员联袂出演。该片于2014 年入围罗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一举摘得该电影节的最高奖项“马可?奥雷利奥”奖。在2015 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十二公民》更是连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五项大奖。话剧班底主创挑战好莱坞经典叙事,并将之呈现于电影银幕,这既是一次跨文化改编,也是一次跨媒介实践。放眼国内电影界,《十二公民》更是一次有意义的题材创新与类型探索。但同时,影片也存在着一些不成熟之处。跨文化、跨媒介改编的得失何在?本文将在比较研究的视野下,从不同版本的生成语境、《十二公民》的改编策略、 人文诉求等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一、不同版本的生成语境:颂扬民主、反思历史与凝视时代重拍经典,是历史与当下的互视,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经典故事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时代被讲述, 总会蕴含着相通的人文精神与人类情感, 反映着相似的社会问题,这正是电影文本得以跨文化改编的基础。 就《十二怒汉》 及其诸多改编版本而言,偏见 / 公正、仇恨 / 仁爱、暴力 / 宽容等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二元命题就是其恒定的轴心。而环绕这一内核, 不同版本又被独特的社会历史语境及导演的个人风格打上了鲜明印记,呈现出不同的叙事手法和美学面貌。在这条跨文化改编链条最顶端的,是由雷基纳德 ?罗斯编剧、1955 年登上话剧舞台的《十二怒汉》。旋即,美国导演西德尼?吕美特对其进行改编,电影版《十二怒汉》于1957 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从时代背景看,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叶,麦卡锡主义的幽灵刚飘过美国上空,政治领域的白色恐怖依然残留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与人之间互相猜忌、对立,各种矛盾与偏见此起彼伏。 从电影史的角度看, 此时是综合了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德国表现主义风格和美国本土“硬汉派”推理文学的“黑色电影”的黄金时代。 因故事多以底层社会为背景,黑色电影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触及到社会的阴暗面。这阶段好莱坞的侦探片大都带有黑色电影的特征,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满足观众的推理愉悦与冒险快感,因此扑朔迷离的线索埋伏、跌宕起伏的剧情走向、阴森颓败的戏剧氛围、 恐怖血腥的视听效果甚至蛇蝎美人的香艳演出都成为了此类影片颠簸不破的类型经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论十二公民的跨文化改编与跨媒介实践-2019年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