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1.1 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③乎?人不知而不愠④,不亦君子⑤乎”(《论语· 学而第一》 )(注释 )①子:中国古代对有地位、 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指男子。 ②说:通“悦”。③乐:快乐。④愠:怨恨,生气。⑤君子:指有道德的人,有时也指有地位的人。(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B.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的主张。C“有朋自远方来”之所以“乐”,是因为会友既有益于切磋学问,又有益于健康。D.孔子认为,君子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小人学习是为了显示自己,因此只有君子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2)结合上面的选段,你认为这几段都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论语· 学而第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 《论语· 宪问第十四》)“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 卫灵公第十五》)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 不敬, 何以别乎?”(《为政》)(1)下列对选段理解分析不正确的是()A.仁道宽广,不易把握,有子教人致力于实践孝悌之德,指点人们从切近处把握实践仁德的方法,这样做比较容易见效。B.有子从社会政治关系的角度谈孝悌,他认为,行孝悌能大大减少“犯上作乱”行为的发生,有助于维护政治的安定。C.有子认为,孝悌是仁德的根本,只要能行孝悌,就能成为君子,并能掌握治国之道。可见,他提倡以孝悌治天下。D.孔子认为,子女孝养父母时,除了满足父母物质方面的需求之外,更应表现出敬爱的情意,这样才算能尽孝道。(2)孔子又说:“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请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谈谈“孝悌”与“仁”的关系。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1.4 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平?传③不习乎?”(《论语· 学而第一》 )(注释 )①曾子:姓曾,名参(shen1) ,字子舆,是曾皙之予,孔子之弟子,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其弟子也尊称曾参为“子”。②三省(xing) :多次反省。③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学问。(1)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