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吸光光度法第十章吸光光度法Chapter1LightAbsorptionMethod第一节吸光光度法概述Section1SummaryofLightAbsorption第二节吸光光度分析基本原理Section2BasicTheoryofSpectrophotometricAnalysis第三节显色反应及其条件选择Section3ColorRectionandChoiceofitsOptimumConditions第四节光度测量的误差及测量条件的选择Section4ErrorsofSpectrophotometricDeterminationandChoiceofitsOptimumConndition第五节吸光光度分析方法及仪器Section5MethodsandApparatusesofSectrophotometricAnalysis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吸光光度分析的基本原理、显色反应的条件、分析误差、测量条件的选择及常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性能、使用方法和应用。第一节吸光光度法概述Section1SummaryofLightAbsorption基于物质光化学性质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之为光化学分析法。分为:光谱分析法和非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指在光(或其它能量)的作用下,通过测量物质产生的发射光、吸收光或散射光的波长和强度来进行分析的方法。一、方法在光谱分析中,依据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吸光光度法,按所用光的波长不同分为:红外吸收光谱:分子振动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2.51000m,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紫外吸收光谱: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200400nm(近紫外区),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可见吸收光谱: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400750nm,主要用于有色物质的定量分析。本章主要讲授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主要光谱分析法:二、特点比色分析和可见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试样中微量组分,与滴定分析、重量分析法相比,有如下特点:1、灵敏度高下限一般可达:10-5~10-6mol/L2、准确度高相对误差:比色法5~6%,光度法2~5%3、操作简便、测定快速4、应用广泛第二节吸光光度分析基本原理Section2BasicTheoryofSpectrophotometricAnalysis一、物质的颜色和对光的选择性吸收1.光的基本性质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波动性可用波长、频率、光速c、波数(cm-1)等参数来描述:=c;波数=1/=/c光是由光子流组成,光子的能量:E=h=hc/(Planck常数:h=6.626×10-34J·S)光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其能量越大。白光(太阳光):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单色光:单波长的光(由具有相同能量的光子组成)可见光区:400-760nm紫外光区:近紫外区200-400nm远紫外区10-200nm(真空紫外区)波长/nm400~430430~480480~500500~560560~590590~620620~760颜色紫色蓝色青色绿色黄色橙色红色2、物质的颜色物质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吸收作用而产生的。物质吸收黄光,透过蓝光:CuSO4吸收黄光,显蓝色。物质吸收蓝光,透过黄光分子结构的复杂性使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不同;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吸光度不同—吸收曲线与最大吸收波长max互补光:蓝光和黄光3、光吸收曲线吸收曲线的讨论:(2)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λ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则不同。(动画)(1)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4)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A有差异,在λmax处吸光度A的差异最大。此特性可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5)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测定最灵敏。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吸收曲线的讨论:(3)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二、光的吸收定律1.朗伯—比耳定律•布格(Bouguer)和朗伯(Lambert)先后于1729年和1760年阐明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层厚度的关系。A∝b•1852年比耳(Beer)又提出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物浓度之间也具有类似的关系。A∝c•二者的结合称为朗伯—比耳定律,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有色溶液,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厚度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为:A=lg(I0/It)=εbcA=lg(I0/It)=εbc式中A:吸光度;描述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b:液层厚度(光程长度),通常以cm为单位;c: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